“三洲灘口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洲灘口急”全詩
下過桓彝宅,上通嚴子臺。
潺湲瀉寒月,晃漾照春梅。
白鷺驚起處,魚多見底回。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宣州雜詩二十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宣州雜詩二十首》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宣州的景色和氛圍,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感受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三洲灘口急,兩水渡頭來。
下過桓彝宅,上通嚴子臺。
潺湲瀉寒月,晃漾照春梅。
白鷺驚起處,魚多見底回。
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宣州的景色為背景,通過描寫水流的奔涌和交匯,展現了宣州地勢險要的特點。作者以水流為線索,將宣州的兩個重要地標——桓彝宅和嚴子臺相連接,表達了宣州地勢的獨特之處。
詩中的潺湲瀉寒月和晃漾照春梅,通過描繪水面上月光的倒映和春梅的閃爍,給人一種靜謐而美麗的感覺。這種景象與宣州山水的秀美相得益彰,使讀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寧靜和神奇。
詩的結尾描述了白鷺驚起的場景,以及水底魚兒穿梭的景象。這一描寫展示了宣州水鄉的生機勃勃和繁華景象,也表達了人們對自然生態的贊嘆和喜愛。
通過這首詩詞,讀者可以感受到宣州地勢險要、山水秀美的特點,以及寧靜祥和的自然景色。作者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水流、月光、春梅、白鷺和魚兒等元素,展示了宣州獨特的自然景觀,營造出一幅美麗而寧靜的山水畫卷。這首詩詞給人以心曠神怡、意境深遠的感受,使人不禁沉醉其中,體味自然的美妙與奇妙。
“三洲灘口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uān zhōu zá shī èr shí shǒu
宣州雜詩二十首
sān zhōu tān kǒu jí, liǎng shuǐ dù tóu lái.
三洲灘口急,兩水渡頭來。
xià guò huán yí zhái, shàng tōng yán zi tái.
下過桓彝宅,上通嚴子臺。
chán yuán xiè hán yuè, huǎng yàng zhào chūn méi.
潺湲瀉寒月,晃漾照春梅。
bái lù jīng qǐ chù, yú duō jiàn dǐ huí.
白鷺驚起處,魚多見底回。
“三洲灘口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