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鋤山月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荷鋤山月上”全詩
荷鋤山月上,尋徑野煙微。
老叟扶童望,羸牛帶犢歸。
燈前飯何有,白薤露中肥。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田家》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田家》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高大的樹蔭下是柴門,青苔在陽光下閃爍。
荷鋤的身影映照在山上的月光下,我在小徑上尋找著微弱的野煙。
老人攙扶著孩子向前望去,瘦弱的牛牽著小牛歸家。
燈前的晚餐是什么呢?是白薤,它在露水中長得肥美。
詩意和賞析:
《田家》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農村的平凡場景和鄉村生活的美好。詩人在詩中展示了自然景色和農田勞作的畫面,以及家庭團聚和日常生活的情景。
詩詞首先以高大的樹蔭和柴門作為開篇,給人一種寧靜、涼爽的感覺。青苔在陽光下閃爍,顯示出鄉村環境的自然之美,以及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之情。
接著,詩人描繪了夜晚的景色,山上的月光照耀下,荷鋤的身影顯得格外清晰。詩人以此來表達對農民的敬意和對農業勞動的贊美。小徑上的微弱野煙讓人感受到鄉村生活的寧靜與宜人。
詩的下半部分描繪了一位老人扶著孩子,牽著牛歸家的情景。老人和孩子的形象展示了代際傳承和家庭團結的重要性。羸牛帶著小牛歸來,體現了農田勞作的辛勤和收獲。
最后兩句描述了家中的晚餐,用白薤露中肥來表達農田豐收的喜悅和家庭的幸福。這里的白薤象征著豐收的果實,露水則象征著滋潤和生機。
整首詩以樸實的語言和自然的描寫,展示了農村鄉村生活的美好與寧靜。通過描繪農田勞作和家庭團聚的場景,詩人表達了對農民辛勤勞作的贊美,并傳遞了對家庭和自然的熱愛之情。
“荷鋤山月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ián jiā
田家
gāo shù yīn chái fēi, qīng tái zhào luò huī.
高樹蔭柴扉,青苔照落暉。
hé chú shān yuè shàng, xún jìng yě yān wēi.
荷鋤山月上,尋徑野煙微。
lǎo sǒu fú tóng wàng, léi niú dài dú guī.
老叟扶童望,羸牛帶犢歸。
dēng qián fàn hé yǒu, bái xiè lù zhōng féi.
燈前飯何有,白薤露中肥。
“荷鋤山月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