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郎奠竹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漁郎奠竹杯”全詩
偶人經雨踣,古屋為風摧。
野鳥棲塵坐,漁郎奠竹杯。
欲傳山鬼曲,無奈楚辭哀。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才叔岸傍古廟》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才叔岸傍古廟》
中文譯文:
樹木老朽垂下纓,古廟祠堂荒涼向水邊敞開。
偶然有人經過雨中跌倒,古屋為風吹摧。
野鳥棲息在塵土上靜坐,漁郎倒滿竹杯。
欲傳唱山中鬼魂的歌曲,可惜楚辭中充滿哀怨。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古廟的景象,廟宇已經年久失修,樹木垂下的枝葉雜亂無章,祠堂空蕩蕩地面對著水邊。有時候,路過的行人在雨中跌倒,古老的建筑也被風吹摧毀。野鳥停棲在飄揚的塵土上靜坐,漁郎倒滿竹杯飲酒。作者希望傳唱山中鬼魂的歌曲,但無奈楚辭中充滿了哀怨之情。
賞析:
《和才叔岸傍古廟》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古樸寂寥的景象,展示了歲月流轉中人事消長、自然力量摧毀的無常之感。樹木老朽垂下的纓象征著歲月的滄桑,廟宇荒涼的景象和古屋被風摧毀的情景則突顯了歲月對人類所建之物的無情摧殘。詩中的野鳥和漁郎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野鳥棲息在塵土上,而漁郎卻倒滿了酒杯,兩者之間映襯出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最后,詩人表達了對傳唱山中鬼魂曲的渴望,但又感慨于楚辭中彌漫的哀怨之情,將人生的苦痛與楚國的悲歌相結合,使整首詩流露出濃厚的憂傷與迷離之感。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簡約而凄美的筆觸勾勒出了歲月留下的痕跡和人生的無常,讓人不禁為時光的流轉而感到深深的唏噓。
“漁郎奠竹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cái shū àn bàng gǔ miào
和才叔岸傍古廟
shù lǎo chuí yīng luàn, cí huāng xiàng shuǐ kāi.
樹老垂纓亂,祠荒向水開。
ǒu rén jīng yǔ bó, gǔ wū wèi fēng cuī.
偶人經雨踣,古屋為風摧。
yě niǎo qī chén zuò, yú láng diàn zhú bēi.
野鳥棲塵坐,漁郎奠竹杯。
yù chuán shān guǐ qū, wú nài chǔ cí āi.
欲傳山鬼曲,無奈楚辭哀。
“漁郎奠竹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