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樹啼方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月樹啼方急”全詩
不如歸去語,亦自古來傳。
月樹啼方急,山房客未眠。
還將口中血,滴向野花鮮。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杜鵑》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杜鵑》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該詩以杜鵑鳥為主題,抒發了詩人對逝去歲月的追思和對離散情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杜鵑》中文譯文:
蜀帝何年魄,
千春化杜鵑。
不如歸去語,
亦自古來傳。
月樹啼方急,
山房客未眠。
還將口中血,
滴向野花鮮。
詩意和賞析:
《杜鵑》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杜鵑鳥、月亮、山房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歲月的回憶和對離散情人的思念之情。
詩的第一句“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鵑。”以蜀漢末代皇帝劉禪(字季玉)為意象,暗示了歲月的流轉和人事的更迭。千春化杜鵑,暗喻杜鵑鳥的鳴叫聲貫穿了千年春天,象征了詩人對逝去歲月的懷念。
接下來的兩句“不如歸去語,亦自古來傳。”表達了詩人對歸去故鄉的渴望和希望能夠傳達自己的心聲。這里的歸去不僅僅指代了物理上的歸鄉,更是一種內心的回歸和尋找生命的歸屬。
詩的后半部分“月樹啼方急,山房客未眠。還將口中血,滴向野花鮮。”通過描繪月亮和山房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離散情人的思念之情。月樹啼方急,抒發了詩人內心的焦急和不安。山房客未眠,表現了詩人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心情。最后兩句“還將口中血,滴向野花鮮。”以血滴之象,表達了詩人對離散情人的深情厚意,愿意為情人獻上自己的生命之血,寄托了對愛情的至誠和忠貞。
整首詩詞以杜鵑鳥為基調,通過杜鵑鳥的鳴叫聲和生命力的象征,抒發了詩人對逝去歲月和離散情人的思念之情。同時,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寓情于景的手法,使得詩情更加深沉、抒發出濃郁的離愁之情。
“月樹啼方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ù juān
杜鵑
shǔ dì hé nián pò, qiān chūn huà dù juān.
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鵑。
bù rú guī qù yǔ, yì zì gǔ lái chuán.
不如歸去語,亦自古來傳。
yuè shù tí fāng jí, shān fáng kè wèi mián.
月樹啼方急,山房客未眠。
hái jiāng kǒu zhōng xuè, dī xiàng yě huā xiān.
還將口中血,滴向野花鮮。
“月樹啼方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