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憂天下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必憂天下責”全詩
每聞諫諍辭,苦意多矯激。
心存義勇赤,氣與虹霓白。
所論言必從,豈若水投石?
陰邪日已銷,事理頗已得。
莫將經濟術,抑郁向胸臆。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依韻奉和永叔感興五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依韻奉和永叔感興五首》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以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為主題,充滿了激情和豪情壯志。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既負天下望,必憂天下責。
每聞諫諍辭,苦意多矯激。
心存義勇赤,氣與虹霓白。
所論言必從,豈若水投石?
陰邪日已銷,事理頗已得。
莫將經濟術,抑郁向胸臆。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梅堯臣的思想和情感。他深感自己背負著天下的期望,也必然承擔起天下的責任。每當聽到忠言逆耳之時,他的苦心思慮常常表現得過于激動。他的心中懷抱著對正義和勇氣的熱愛,他的氣勢如同彩虹一樣潔白純凈。他所言所論必然得到他人的支持,豈能像水投向石頭那樣被無情地拒絕?邪惡和陰暗之勢已經銷散,事理的真相已經逐漸顯露。不要將經濟之術壓抑在胸臆之中,讓它得以施展。
賞析:
這首詩展現了作者的堅定信念和對正義的追求。梅堯臣深感責任重大,對于任何能夠推動社會進步的建言獻策都充滿了熱情和激情。他以勇敢和堅定的態度表達自己的觀點,相信自己的聲音終將被聽從。詩中還反映了時代的變遷,指出邪惡勢力已經衰落,事理正在被人們所認識和領悟。最后,他呼吁人們不要局限于經濟方面的思考,而是要開闊胸懷,從更廣闊的角度看待問題。整首詩以其豪情壯志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發展和個人修養的思考和期許。
“必憂天下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yùn fèng hé yǒng shū gǎn xīng wǔ shǒu
依韻奉和永叔感興五首
jì fù tiān xià wàng, bì yōu tiān xià zé.
既負天下望,必憂天下責。
měi wén jiàn zhēng cí, kǔ yì duō jiǎo jī.
每聞諫諍辭,苦意多矯激。
xīn cún yì yǒng chì, qì yǔ hóng ní bái.
心存義勇赤,氣與虹霓白。
suǒ lùn yán bì cóng, qǐ ruò shuǐ tóu shí?
所論言必從,豈若水投石?
yīn xié rì yǐ xiāo, shì lǐ pō yǐ dé.
陰邪日已銷,事理頗已得。
mò jiāng jīng jì shù, yì yù xiàng xiōng yì.
莫將經濟術,抑郁向胸臆。
“必憂天下責”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