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在霜紈更好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畫在霜紈更好看”全詩
真花既不能長艷,畫在霜紈更好看。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依韻和公儀龍圖招諸公觀舞及畫三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依韻和公儀龍圖招諸公觀舞及畫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梅堯臣
初約看花花已盡,
重新邀客客應歡。
真花既不能長艷,
畫在霜紈更好看。
中文譯文:
最初相約觀賞花朵,花已經凋謝殆盡,
重新邀請賓客前來,客人應該歡喜。
真實的花朵無法長久保持鮮艷,
但畫在薄霜的絲絹上更加美麗動人。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場觀賞花舞和畫作的盛宴。詩人最初邀請人們一起欣賞鮮花,但花朵已經凋謝,無法再展現美麗。于是,他決定重新邀請客人,讓大家共同歡慶。詩人認識到真實的花朵無法長久綻放,然而,將花的美麗表現在畫作上,卻能夠更久地欣賞和珍藏。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比真實的花朵和畫作的美麗,表達了一種藝術的價值和意義。花朵具有生命的短暫性,但畫作卻能夠永恒地保留花的美麗,讓人們不斷回味和欣賞。詩人通過這種對比,傳遞了對藝術創作的贊美和追求,認為通過藝術作品可以將短暫的美麗轉化為永恒的價值。這種觀點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以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承繼和發展的思考。整首詩詞簡潔明快,用意深遠,展示了梅堯臣對藝術的獨特見解和對美的追求。
“畫在霜紈更好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yùn hé gōng yí lóng tú zhāo zhū gōng guān wǔ jí huà sān shǒu
依韻和公儀龍圖招諸公觀舞及畫三首
chū yuē kàn huā huā yǐ jǐn, chóng xīn yāo kè kè yīng huān.
初約看花花已盡,重新邀客客應歡。
zhēn huā jì bù néng zhǎng yàn, huà zài shuāng wán gèng hǎo kàn.
真花既不能長艷,畫在霜紈更好看。
“畫在霜紈更好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