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性忠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平生性忠厚”全詩
面實賢愚混,心惟白黑分。
事光中執法,書集右將軍。
天意苦埋沒,北邙松柏墳。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贈太子太傅王尚書挽詞二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梅堯臣創作的《贈太子太傅王尚書挽詞二首》,描述了王尚書忠厚的性格和他為國家所做的貢獻。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平生性忠厚,
所守必尊君。
面實賢愚混,
心惟白黑分。
第二首:
事光中執法,
書集右將軍。
天意苦埋沒,
北邙松柏墳。
詩詞的中文譯文:
第一首:
一生都以忠厚為性,
無論守護的是何人,
面對實際,賢愚混雜,
內心只分辨善惡。
第二首:
光明之事執法中央,
著書成集,被封為右將軍。
天意令其不被重視,
埋葬在北邙山的松柏之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梅堯臣給太子太傅王尚書的挽詞,表達了對王尚書的敬意和贊美。詩中描繪了王尚書一生忠厚正直的品性,無論面對何人,他都能尊重君上的權威。他面對事實時,能夠明辨賢愚,心中有著明確的善惡標準。
詩中還提到了王尚書在政務方面的才干和功績,他光明正大地執法中央,著書成集,被封為右將軍。然而,詩中也表達了一種遺憾,認為王尚書的天命在人世間沒有得到充分的認可和珍視,就像北邙山上的松柏之墓,被埋沒在無人問津的角落。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王尚書忠誠和才干的贊美,同時也透露出一絲無奈和遺憾。梅堯臣通過這首詩詞,向王尚書表達了深深的敬意,并希望他的功績能夠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紀念。
“平生性忠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tài zǐ tài fù wáng shàng shū wǎn cí èr shǒu
贈太子太傅王尚書挽詞二首
píng shēng xìng zhōng hòu, suǒ shǒu bì zūn jūn.
平生性忠厚,所守必尊君。
miàn shí xián yú hùn, xīn wéi bái hēi fēn.
面實賢愚混,心惟白黑分。
shì guāng zhōng zhí fǎ, shū jí yòu jiāng jūn.
事光中執法,書集右將軍。
tiān yì kǔ mái mò, běi máng sōng bǎi fén.
天意苦埋沒,北邙松柏墳。
“平生性忠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