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有樓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上有樓臺”全詩
峰色引溪色,共入茱萸杯。
行當登泰山,云掃日月開。
柏烏與城烏,兩處休鳴哀。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九日陪京東馬殿院會疊嶂樓》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日陪京東馬殿院會疊嶂樓》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誰言天去遠,山上有樓臺。
峰色引溪色,共入茱萸杯。
行當登泰山,云掃日月開。
柏烏與城烏,兩處休鳴哀。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動物形象,表達了詩人對山水之美和自然和諧的贊美之情。詩人以詩意深遠的筆觸,將自然景色與人文情感相融合,展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自然界中萬物相互依存的和諧狀態。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和和諧之美。首句"誰言天去遠,山上有樓臺"表達了天空雖然遙遠,但山上的樓臺仍然可以看到,以此展現了作者對山水景色的喜愛和追求。接著,詩人通過"峰色引溪色,共入茱萸杯"這兩句,將山峰的顏色與溪水的顏色相互映襯,進一步突出了山水之間的和諧美感。"茱萸杯"可以理解為山間的溪水,也可以引申為山水中的一種美麗景色或者是詩人心中的美好愿景。
下文中的"行當登泰山,云掃日月開"描述了登上泰山的壯麗景色,通過云霧的掃過,展現了山峰的高聳和廣袤。最后兩句"柏烏與城烏,兩處休鳴哀"則以動物的形象來烘托人文情感。詩人以柏烏和城烏來象征自然與城市的對比,表達了在山水的懷抱中,人們可以遠離喧囂,享受寧靜與安寧的意境。
總體來說,《九日陪京東馬殿院會疊嶂樓》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大自然之美的贊嘆,同時也表達了在自然中追求寧靜與和諧的人文情感。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婉約的意境,將山水與情感、自然與人文相融合,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山上有樓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rì péi jīng dōng mǎ diàn yuàn huì dié zhàng lóu
九日陪京東馬殿院會疊嶂樓
shuí yán tiān qù yuǎn, shān shàng yǒu lóu tái.
誰言天去遠,山上有樓臺。
fēng sè yǐn xī sè, gòng rù zhū yú bēi.
峰色引溪色,共入茱萸杯。
háng dāng dēng tài shān, yún sǎo rì yuè kāi.
行當登泰山,云掃日月開。
bǎi wū yǔ chéng wū, liǎng chù xiū míng āi.
柏烏與城烏,兩處休鳴哀。
“山上有樓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