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法百年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家法百年同”全詩
天子賜恩禮,史臣書祖風。
笳聲穿苦霧,隴穴啟寒蓬。
自古焉能免,於茲是始終。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李尚書挽詞二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是一首宋代梅堯臣創作的詩詞,題為《李尚書挽詞二首》。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李尚書挽詞二首》
相門三世貴,
家法百年同。
天子賜恩禮,
史臣書祖風。
笳聲穿苦霧,
隴穴啟寒蓬。
自古焉能免,
於茲是始終。
中文譯文:
李尚書挽詞二首
相門世代尊貴,
家風傳承百年同。
天子賜予恩寵禮遇,
史臣書寫祖先的風范。
笳聲穿透苦霧,
隴穴中的寒蓬蘇醒。
自古以來,誰能逃脫命運的捉弄,
在此刻,始終如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梅堯臣為了悼念李尚書而創作的。李尚書是一個世代相傳的尊貴家族的代表,詩中稱其為"相門三世貴",意味著他的家族在相門中已經連續三代享有崇高的地位。家中的家風也是百年傳承,代代相承。天子對李尚書賜予了恩寵和禮遇,以表彰他們家族的卓越貢獻,史官也記載了他們祖先的風范和事跡。
詩的下半部分描繪了笳聲穿透苦霧和隴穴啟寒蓬的景象。笳聲是一種悲傷的音樂聲,它穿透了苦霧,象征著李尚書家族所面對的困境和艱難。隴穴寒蓬則是指隴山上的草木,它在嚴寒中重新蘇醒,象征著家族在逆境中重新振作起來。
最后兩句"自古焉能免,於茲是始終"表達了對命運不可抗拒的思考。歷史中,從來沒有人能夠逃脫命運的擺布,而這正是始終如一的真理。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李尚書家族的興衰和命運的無常,表達了對家族榮耀的追憶和對命運不可抗拒的思考。作者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憑借對歷史和命運的思考,傳達了詩人對李尚書的敬意和對命運的深思。這首詩詞既富有思想性,又展現了宋代文人的豪情壯志。
“家法百年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 shàng shū wǎn cí èr shǒu
李尚書挽詞二首
xiāng mén sān shì guì, jiā fǎ bǎi nián tóng.
相門三世貴,家法百年同。
tiān zǐ cì ēn lǐ, shǐ chén shū zǔ fēng.
天子賜恩禮,史臣書祖風。
jiā shēng chuān kǔ wù, lǒng xué qǐ hán péng.
笳聲穿苦霧,隴穴啟寒蓬。
zì gǔ yān néng miǎn, yú zī shì shǐ zhōng.
自古焉能免,於茲是始終。
“家法百年同”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