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驚南郊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忽驚南郊信”全詩
遂哭寢門外,始嗟梁木摧。
文章千古盛,風韻故人哀。
憶昨臨湍水,寧知隔夜臺。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南陽謝紫微挽詞三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陽謝紫微挽詞三首》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忽然驚動南郊的消息,
半夜間從雪中趕來。
于是我哭泣在門外,
開始感嘆梁木的摧毀。
那卓越的文章流傳千古,
那風韻悠遠的故人悲傷。
回憶昨天站在湍急的水邊,
怎能知道有一夜隔開了我們的臺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對南陽謝紫微(南宋時期的儒學家、書法家)逝世的悼念之情。詩的開頭表達了作者突然聽到南郊傳來的消息,使他感到震驚和驚訝。詩中所提到的南郊可能是指南陽的行宮所在地,傳來的消息可能是謝紫微逝世的消息。接著詩中描述了作者半夜間在雪中的情景,他因為對謝紫微的喪失感到悲痛,于是哭泣在門外。
接下來的幾句詩表達了謝紫微的文學才華和他的作品在后世的影響。謝紫微的文章流傳千古,其作品的價值和影響力在歷史長河中長久地存在著,給人們帶來了深遠的思考和感受。謝紫微的作品風韻獨特,吸引了許多故人的關注和悲傷。
最后兩句詩中,作者回憶起昨天自己站在湍急的水邊時的情景,用以比喻與謝紫微隔開的時間和空間的隔閡。作者認為,當時他并不知道有一夜的時間將他們分開,使得他無法與謝紫微相見。
整首詩通過描繪作者對謝紫微逝世的悲傷之情,表達了對謝紫微文學成就和人格魅力的贊美,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無常的思考和感慨。
“忽驚南郊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yáng xiè zǐ wēi wǎn cí sān shǒu
南陽謝紫微挽詞三首
hū jīng nán jiāo xìn, bàn yè xuě zhōng lái.
忽驚南郊信,半夜雪中來。
suì kū qǐn mén wài, shǐ jiē liáng mù cuī.
遂哭寢門外,始嗟梁木摧。
wén zhāng qiān gǔ shèng, fēng yùn gù rén āi.
文章千古盛,風韻故人哀。
yì zuó lín tuān shuǐ, níng zhī gé yè tái.
憶昨臨湍水,寧知隔夜臺。
“忽驚南郊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二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