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松柏應更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西山松柏應更好”全詩
高秋逆水上天去,朝過瓜步暮濡須。
長風沙頊問鯉魚,大孤山側鳴寒烏。
魚腹無書報家信,憑烏為到西山區。
西山松柏應更好,及取之官來拜掃。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撫州通判袁世弼寺丞》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送撫州通判袁世弼寺丞》是宋代梅堯臣所作。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帆疏疏,纖綠蒲,二十四幅輕江湖。
輕盈的帆影稀稀落落,像細綠的蘆葦,漂浮在江湖之上。
這里描繪了江湖的景象,帆船在江面上緩緩前行,如同一幅幅輕盈的畫卷。
高秋逆水上天去,朝過瓜步暮濡須。
在深秋時節逆水而行,向天空飛去,上午經過瓜步,傍晚濕漉漉地到達目的地。
這里描繪了袁世弼的旅行情景,他沿著逆水而行,向著遙遠的目的地前進。
長風沙頊問鯉魚,大孤山側鳴寒烏。
長風吹動著沙礫,似乎在詢問鯉魚的去向,大孤山旁邊的寒鴉鳴叫。
這里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袁世弼的思念之情。
魚腹無書報家信,憑烏為到西山區。
鯉魚沒有攜帶家書,傳遞家信,只能依靠鴉鳥將消息帶到西山區。
這里表達了袁世弼離鄉背井的心情,他不能親自傳遞家信,只能寄托于鳥兒。
西山松柏應更好,及取之官來拜掃。
西山上的松樹和柏樹應該更加茂盛,等待著官員前來拜訪和慰問。
這里表達了詩人對袁世弼的期望和祝福,希望他能在西山上過得更好。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情感,展現了袁世弼離鄉背井的旅途,以及詩人對他的思念和祝福之情。同時,詩中運用了細膩的描寫和意象,讓讀者感受到江湖的寧靜和袁世弼的孤獨。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友人的關心和祝福,以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給人以溫暖和感動。
“西山松柏應更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fǔ zhōu tōng pàn yuán shì bì sì chéng
送撫州通判袁世弼寺丞
fān shū shū, xiān lǜ pú, èr shí sì fú qīng jiāng hú.
帆疏疏,纖綠蒲,二十四幅輕江湖。
gāo qiū nì shuǐ shàng tiān qù, cháo guò guā bù mù rú xū.
高秋逆水上天去,朝過瓜步暮濡須。
cháng fēng shā xū wèn lǐ yú, dà gū shān cè míng hán wū.
長風沙頊問鯉魚,大孤山側鳴寒烏。
yú fù wú shū bào jiā xìn, píng wū wèi dào xī shān qū.
魚腹無書報家信,憑烏為到西山區。
xī shān sōng bǎi yīng gèng hǎo, jí qǔ zhī guān lái bài sǎo.
西山松柏應更好,及取之官來拜掃。
“西山松柏應更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仄韻) 去聲二十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