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路第三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郢路第三聲”全詩
遠客知秋暮,空山益夜清。
啾啾深眾木,噭噭入孤城。
坐覺盈心耳,翛然適楚情。
分類:
作者簡介(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約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潤州(今鎮江)丹陽人,著名詩人。先世居甘肅涇州。天寶十五年進士。曾官無錫尉,大歷初入河南節度使王縉幕,終左拾遺、右補闕。其詩清新飄逸,多飄泊之感。
《賦得郢路悲猿》皇甫冉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賦得郢路悲猿
悲猿何處發,郢路第三聲。
遠客知秋暮,空山益夜清。
啾啾深眾木,噭噭入孤城。
坐覺盈心耳,翛然適楚情。
中文譯文:
郢路上的猿猴悲鳴,傳達到了第三聲。
遠方的游子知曉,秋天的黃昏,空山更加寧靜。
猿猴的啾啾聲深入無數木林,鳥兒的噭噭聲進入孤城。
坐下來感受心靈的充盈與耳膜的顫動,油然而生出對楚地情愫。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故土的思念之情。詩人以猿猴的悲鳴和鳥兒的啾啾聲來描繪一種凄涼的氛圍,給人以秋天黃昏、空山寂靜的感覺。遠離家鄉的游子感受到了這種寂寞,他的心境也因之而充實,情感上也產生了對楚地的懷念之情。
賞析:
此詩以寫景的方式,巧妙地借猿猴和鳥兒的聲音,表達了遠離家鄉的游子對家鄉的眷戀之情。通過描繪郢路上猿猴的悲鳴和孤城中鳥兒的啾啾聲,給人一種凄涼和孤寂的感覺。在這種背景下,詩人描寫了游子的心情,強調了游子在異鄉的寂寞和思念之情。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堆砌了豐富的意象,通過聲音的穿透和心靈的共鳴,傳達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楚地的情感。這種以聲音來表達情感的手法,進一步增強了詩中的愁懷與離愁的主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郢路第三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dé yǐng lù bēi yuán
賦得郢路悲猿
bēi yuán hé chǔ fā, yǐng lù dì sān shēng.
悲猿何處發,郢路第三聲。
yuǎn kè zhī qiū mù, kōng shān yì yè qīng.
遠客知秋暮,空山益夜清。
jiū jiū shēn zhòng mù, jiào jiào rù gū chéng.
啾啾深眾木,噭噭入孤城。
zuò jué yíng xīn ěr, xiāo rán shì chǔ qíng.
坐覺盈心耳,翛然適楚情。
“郢路第三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