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驪渡河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青驪渡河水”全詩
入幕沙塵暗,臨風鼓角閑。
地形通栢谷,秋色滿榆關。
誰復輕儒者,難淹筆硯間。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張修赴威勝軍判官》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張修赴威勝軍判官》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青驪渡河水,
俠氣動刀環。
入幕沙塵暗,
臨風鼓角閑。
地形通栢谷,
秋色滿榆關。
誰復輕儒者,
難淹筆硯間。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主人公張修赴任威勝軍判官的場景和心境。詩中通過描寫自然景色和氣氛,抒發了張修豪邁俠義的氣概和對官場生活的淡泊從容。
賞析:
該詩以威勝軍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主人公內心的揣摩,展現了梅堯臣對于俠義精神和官場生活的思考。
首句“青驪渡河水”,以渡過河水的青驪馬作為引子,展示了主人公的出行情景。青驪馬是傳說中的神馬,象征著英勇和威嚴。
接著,“俠氣動刀環”,描繪了主人公張修俠義之氣和刀劍的威猛動態。詩人通過這兩句,展現了張修的俠義風采和武士精神。
第三句“入幕沙塵暗”,將主人公進入幕府的場景與沙塵彌漫相連,暗示著官場的塵囂和不測。這種暗示增添了詩詞的戲劇性和張修所面臨的困境。
“臨風鼓角閑”,描繪了張修在官場中的閑適自在。他臨風而立,聽著遠處鼓角聲,表現出他對官場紛爭的超然態度。
接下來的兩句“地形通栢谷,秋色滿榆關”,通過地理景觀的描繪,表達了威勝軍的地勢險要和秋日的美景。栢谷和榆關都是地名,這里用來象征著山川之險和美景之壯麗。
最后一句“誰復輕儒者,難淹筆硯間”,表達了張修對于輕浮之人的不屑和對官場生活的認同。他認為在官場中,只有真正有才干和魄力的人才能夠立足,輕浮的文人很難在其中有所作為。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主人公心境的描繪,展現了梅堯臣對俠義精神的推崇和對官場生活的思考。詩詞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象征和對人物心理的揣摩,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主題,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青驪渡河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āng xiū fù wēi shèng jūn pàn guān
張修赴威勝軍判官
qīng lí dù hé shuǐ, xiá qì dòng dāo huán.
青驪渡河水,俠氣動刀環。
rù mù shā chén àn, lín fēng gǔ jiǎo xián.
入幕沙塵暗,臨風鼓角閑。
dì xíng tōng bǎi gǔ, qiū sè mǎn yú guān.
地形通栢谷,秋色滿榆關。
shuí fù qīng rú zhě, nán yān bǐ yàn jiān.
誰復輕儒者,難淹筆硯間。
“青驪渡河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