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歸時已滿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送子歸時已滿汀”全詩
誰信而今有忠義,只知七日哭秦庭。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走筆送王琪》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走筆送王琪》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南二月草青青,
送子歸時已滿汀。
誰信而今有忠義,
只知七日哭秦庭。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江南二月的景色和詩人送別王琪的情景。詩人在春天的江南,看到青青的春草,表達了時光的流轉和季節的變化。他在王琪離別歸家的時候,站在滿滿的汀邊,目送他離去。詩人感嘆現今人們對忠義的信仰已經不再,只知道在七天之后到秦庭哭泣。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江南春天的景色和詩人送別王琪的場景,展現了時光的流轉和人事的離別。詩人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描摹了江南春天的生機盎然,給人以明亮、清新的感覺。而送別場景中的離別之情,則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去的留戀之情。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當時社會風尚的失望。他認為現今的人們已不再相信忠義之道,只知道表面上的悲痛,七天之后就會忘記。這種對時代的觀察和批判,使詩詞具有了深刻的內涵。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文字表達出了作者的情感和對社會風氣的反思,既有江南春天的美景,又有離別的傷感和對現實的不滿,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送子歸時已滿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ǒu bǐ sòng wáng qí
走筆送王琪
jiāng nán èr yuè cǎo qīng qīng, sòng zi guī shí yǐ mǎn tīng.
江南二月草青青,送子歸時已滿汀。
shuí xìn ér jīn yǒu zhōng yì, zhǐ zhī qī rì kū qín tíng.
誰信而今有忠義,只知七日哭秦庭。
“送子歸時已滿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