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山方畏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處山方畏遠”全詩
要與云峰近,寧將野客疏。
澗苗未入俎,林鳥或窺書。
何事輕茲樂,而從出塞車。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滕學士九華山書堂》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滕學士九華山書堂》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處山方畏遠,雖慕結深廬。
要與云峰近,寧將野客疏。
澗苗未入俎,林鳥或窺書。
何事輕茲樂,而從出塞車。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滕學士一心向往山中隱居的心情。他生活在山的附近,雖然羨慕住在深山的隱士,但他更希望與山上的云峰為鄰,而不愿與野外的客人疏遠。在他的書堂中,他尚未開始讀書,澗中的苗和林中的鳥兒也偷偷窺視著他的書籍。他不明白為什么他的心情這樣輕松愉快,卻不愿離開這個地方。
賞析:
《滕學士九華山書堂》通過描寫滕學士的心境,展示了一個向往山居生活的人內心的獨特情感。詩中表現了滕學士對遠離塵囂的深山的向往,他寧愿與山上的云峰為鄰,而不愿與外界的客人交往。這種追求安靜和獨處的心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賦予了很高的價值。滕學士的書堂成為他的避世之所,他在此專心閱讀,享受與自然的親近。
詩中的澗苗和林鳥被描繪成窺視書籍的形象,體現了作者對自然的敏感和對書籍的珍視。這種自然與人文的交融,反映了中國古代文人的審美追求。滕學士心情愉快而輕松,對他來說,這個地方是他的樂園,他不愿意離開。
整首詩以簡潔自然的表達方式,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深情和對山居生活的向往。同時,通過描繪滕學士的心境和他與自然的親近,也反映了中國古代文人對自然、人文和內心世界的關注和追求。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和意境上,展現了宋代文人的獨特風采。
“處山方畏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éng xué shì jiǔ huà shān shū táng
滕學士九華山書堂
chù shān fāng wèi yuǎn, suī mù jié shēn lú.
處山方畏遠,雖慕結深廬。
yào yǔ yún fēng jìn, níng jiāng yě kè shū.
要與云峰近,寧將野客疏。
jiàn miáo wèi rù zǔ, lín niǎo huò kuī shū.
澗苗未入俎,林鳥或窺書。
hé shì qīng zī lè, ér cóng chū sài chē.
何事輕茲樂,而從出塞車。
“處山方畏遠”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