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寐默定妍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寐默定妍媸”全詩
問而使之對,覺而使之窺。
瘖盲自窮疾,所感在一時。
茍昧哲人理,寐默定妍媸。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感遇》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遇》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眾默瘖莫辨,
眾寐盲不知。
問而使之對,
覺而使之窺。
瘖盲自窮疾,
所感在一時。
茍昧哲人理,
寐默定妍媸。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人們在無知、愚昧中生活的無奈和悲嘆。詩中描述了許多人默默無言、啞口無聲,無法分辨是非;許多人沉睡中盲目無知,對于外界的事情毫不知情。即使被問起,他們也只是被迫回答,被喚醒后也只是被迫窺視。無論是瘖啞還是盲目,他們都自我限制在疾病的困境之中,只能在短暫的時刻中感受到一些東西。他們對于哲學智慧和真理一無所知,只能在沉睡和沉默中確認著自身的丑陋和美麗。
賞析:
《感遇》通過描繪人們的無知和愚昧,以及他們對于哲學智慧和真理的缺失,表達了梅堯臣對于人類處境的思考和反思。詩中的"眾默瘖莫辨"和"眾寐盲不知"形象地描繪了人們在無知狀態下的無奈與被動。作者通過"問而使之對,覺而使之窺"的描寫,強調了人們只是被迫回答問題和被迫覺醒,缺乏主動的思考和探索。"瘖盲自窮疾"表明他們陷入了無法自拔的困境,而他們所能感知到的只是片刻的感受,無法真正理解和把握更深層次的事物。
詩中的"茍昧哲人理,寐默定妍媸"一句,通過對比,進一步強調了人們的無知和愚昧。詩人認為,只有昧于哲學智慧的人們,只能在沉睡與沉默中確認著丑陋和美麗。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人們的生活狀態,寄托了作者對于人類處境的思考和對于智慧追求的呼喚。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揭示了人們的無知和愚昧狀態,呼喚人們對于真理和智慧的追求。它通過對比和形象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于人類處境的思考和對于人類潛能的期望。
“寐默定妍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yù
感遇
zhòng mò yīn mò biàn, zhòng mèi máng bù zhī.
眾默瘖莫辨,眾寐盲不知。
wèn ér shǐ zhī duì, jué ér shǐ zhī kuī.
問而使之對,覺而使之窺。
yīn máng zì qióng jí, suǒ gǎn zài yī shí.
瘖盲自窮疾,所感在一時。
gǒu mèi zhé rén lǐ, mèi mò dìng yán chī.
茍昧哲人理,寐默定妍媸。
“寐默定妍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