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皋隱南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鳴皋隱南面”全詩
柴門縱復關,終日窗中見。
分類:
作者簡介(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約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潤州(今鎮江)丹陽人,著名詩人。先世居甘肅涇州。天寶十五年進士。曾官無錫尉,大歷初入河南節度使王縉幕,終左拾遺、右補闕。其詩清新飄逸,多飄泊之感。
《山中五詠·遠山》皇甫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中五詠·遠山》是唐代皇甫冉所作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遠山
少室盡西峰,
鳴皋隱南面。
柴門縱復關,
終日窗中見。
中文譯文:
遠山
山中的寂靜,
少室盡在西峰,
鳴皋山隱匿在南面。
柴門常閉,卻又常打開,
整日里透過窗戶可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遠山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山中景色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作者以少室指代自己所在的地方,表明他身處山中。他說少室盡在西峰,這里可以理解為山中的居所盡在高峰之間,顯示出山峰眾多、險峻的特點。
接著,作者提到鳴皋山,將其描述為隱匿在南面的山峰。這里的鳴皋山可能是作者所居之地的具體名稱,也可能是一座附近的山峰。無論如何,作者通過描繪這座山的位置,進一步突出了山中的寧靜和隱秘之感。
在下兩句中,作者提到柴門。柴門一直處于常閉與常打開之間,似乎形容了作者在山中的生活狀態。這種狀態可能是因為山中的寧靜和隱蔽,使得柴門常閉;然而,作者又經常打開柴門,通過窗戶觀察外界景色。這種對外界的觀察,使得作者能夠一直欣賞到遠山的景色,突顯了作者對山中景色的喜愛和向往。
整首詩詞通過對山中景色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隱逸生活的向往。同時,通過柴門和窗戶的描寫,詩中透露出一種對外界的觀察和探索的態度,表達了作者對山中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自然的深入思考。
“鳴皋隱南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zhōng wǔ yǒng yuǎn shān
山中五詠·遠山
shǎo shì jǐn xī fēng, míng gāo yǐn nán miàn.
少室盡西峰,鳴皋隱南面。
zhài mén zòng fù guān, zhōng rì chuāng zhōng jiàn.
柴門縱復關,終日窗中見。
“鳴皋隱南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