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短竟無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夜短竟無寢”全詩
穴蚓聲苦長,流響入孤枕。
眾醉如不聞,強聒亦已甚。
夜短竟無寢,困瞳劇塵磣。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兩中宿謝胥悲三君書堂》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兩中宿謝胥悲三君書堂》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急雨射窗鳴,
燈殘我正寢。
穴蚓聲苦長,
流響入孤枕。
眾醉如不聞,
強聒亦已甚。
夜短竟無寢,
困瞳劇塵磣。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夜晚的景象。急雨打在窗戶上發出尖銳的聲音,燈火已經快熄滅,而我卻還未入眠。穴居的蚯蚓的聲音長而苦悶,回響在我孤獨的枕頭上。即使周圍的人都陶醉于酒色之中,似乎對外界聲音都漠不關心,但是這些嘈雜的聲音依然強烈而刺耳。夜晚短暫而無眠,我困倦的眼睛受到塵土的刺激,感到極度的不舒服。
賞析: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寂靜夜晚中的不安與煩躁。通過雨聲、燈火和蚯蚓的聲音,詩人傳達了自己內心的焦慮和孤獨。詩中的"急雨射窗鳴"形容雨聲如箭一般射擊著窗戶,給人一種緊張和不安的感覺。"燈殘我正寢"表現了詩人本應在黑暗中入眠,但燈火的微弱充斥了他的睡眠環境。"穴蚓聲苦長"描繪了蚯蚓在地下挖掘的聲音,給人一種沉悶和壓抑的感覺。"流響入孤枕"則表達了這些聲音回蕩在詩人孤寂的枕頭上,加重了他的孤獨和不安。整首詩詞以短小的句子構成,語言簡練而有力,通過對聲音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緒。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獨特的表達方式,描繪了一個寂靜夜晚中的不安與孤獨,展現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敏感和獨特的感受力。
“夜短竟無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ǎng zhōng sù xiè xū bēi sān jūn shū táng
兩中宿謝胥悲三君書堂
jí yǔ shè chuāng míng, dēng cán wǒ zhèng qǐn.
急雨射窗鳴,燈殘我正寢。
xué yǐn shēng kǔ zhǎng, liú xiǎng rù gū zhěn.
穴蚓聲苦長,流響入孤枕。
zhòng zuì rú bù wén, qiáng guā yì yǐ shèn.
眾醉如不聞,強聒亦已甚。
yè duǎn jìng wú qǐn, kùn tóng jù chén chěn.
夜短竟無寢,困瞳劇塵磣。
“夜短竟無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