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岱已魂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東岱已魂賒”全詩
春風未歌徹,東岱已魂賒。
昔作千年調,今為一日嗟。
人將鐫美德,磨石取江沙。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衛尉邵少卿挽詞二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衛尉邵少卿挽詞二首》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第一首:
買得吳門宅,歸來自種花。
春風未歌徹,東岱已魂賒。
昔作千年調,今為一日嗟。
人將鐫美德,磨石取江沙。
第二首:
卷簾招素士,開鏡望風華。
與君聊寄語,共倚明月嗟。
人事苦易改,時光快如馬。
折梅懷遠道,何處是君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共分為兩首,通過挽詞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時光和故友的思念之情。
第一首詩以買得吳門宅、歸來自種花為開頭,描繪了作者在吳門購買房產,并種植花卉的場景。然而,盡管春風吹拂,卻未能喚起作者心中的歡愉。東岱已魂賒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中提到自己過去創作的千年調,現在卻只能嘆息一日。這是對光陰易逝、時光流轉的感慨,也暗示了人生短暫而無常的現實。最后兩句描述人們將美德銘刻于石頭上,研磨取江沙,暗示了對美德的追求和傳承。
第二首詩以卷簾招素士、開鏡望風華為開頭,表達了作者希望能與有才華的人為伍,共同追求風華之事。通過與友人倚立在明月之下,交流心靈的寄語,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和思念之情。接下來,作者提到人事苦易改,時光如馬般飛逝,折梅懷遠道,暗示了他身處異鄉,思念遠方的友人。最后一句"何處是君家"則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對友人所在之地的思索。
整首詩詞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友誼和美德傳承的思考和感慨。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內心情感,梅堯臣以細膩的筆觸傳達了對逝去時光和友人的思念,引發讀者對生命短暫和珍惜友情的共鳴。
“東岱已魂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èi wèi shào shǎo qīng wǎn cí èr shǒu
衛尉邵少卿挽詞二首
mǎi dé wú mén zhái, guī lái zì zhòng huā.
買得吳門宅,歸來自種花。
chūn fēng wèi gē chè, dōng dài yǐ hún shē.
春風未歌徹,東岱已魂賒。
xī zuò qiān nián diào, jīn wèi yī rì jiē.
昔作千年調,今為一日嗟。
rén jiāng juān měi dé, mó shí qǔ jiāng shā.
人將鐫美德,磨石取江沙。
“東岱已魂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