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也知其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必也知其長”全詩
王官誠濟濟,豈得佐邊疆。
代郡實雄要,昔已選帥良。
功名乃欲取,叱馭登太行。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吳殿丞代州通判》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吳殿丞代州通判》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舉才不避勢,必也知其長。
王官誠濟濟,豈得佐邊疆。
代郡實雄要,昔已選帥良。
功名乃欲取,叱馭登太行。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才能的自信與追求功名的決心。詩中提到的“吳殿丞”是指詩人自己的官職,他被任命為代州的通判,負責邊疆事務。作者并不回避權勢,相信只有了解自己的長處,才能在任職中發揮所長。他認為,像他這樣有能力的官員,如果能輔佐邊疆,必將對國家有所貢獻。代州作為重要的邊疆地區,過去已經選拔了許多優秀的將領。作者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功名,并且希望能夠在太行山中振臂一呼,揚名立萬。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作者對仕途的渴望和對自己能力的自信。作者以自己的官職作為切入點,表達了他對邊疆事務的責任感和決心。他認為,只有了解自己的長處并將其發揮出來,才能真正為國家做出貢獻。作者對代州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他知道代郡是一個雄要之地,過去已經選拔了許多優秀的將領。因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才能,獲得功名,并在太行山中展示自己的聲威。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仕途的追求和對自身價值的肯定,同時也體現了宋代士人的責任感和報國情懷。
這首詩詞的語言簡練,表達直接。通過對自己官職的描述和對邊疆事務的思考,作者展現了自己的志向和決心。整首詩詞氣勢磅礴,表達了作者追求功名的決心和對國家的忠誠。
“必也知其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ú diàn chéng dài zhōu tōng pàn
吳殿丞代州通判
jǔ cái bù bì shì, bì yě zhī qí zhǎng.
舉才不避勢,必也知其長。
wáng guān chéng jì jì, qǐ dé zuǒ biān jiāng.
王官誠濟濟,豈得佐邊疆。
dài jùn shí xióng yào, xī yǐ xuǎn shuài liáng.
代郡實雄要,昔已選帥良。
gōng míng nǎi yù qǔ, chì yù dēng tài xíng.
功名乃欲取,叱馭登太行。
“必也知其長”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