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勢對隆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橋勢對隆穹”全詩
環佩佳人去,汀洲翠帶空。
橘船過砌下,蘭棟起云中。
欲問芳菲地,吳王一廢宮。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依韻和正仲賦楊兵部吳興五題·碧瀾堂》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依韻和正仲賦楊兵部吳興五題·碧瀾堂》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虛云臨滉漾,
橋勢對隆穹。
環佩佳人去,
汀洲翠帶空。
橘船過砌下,
蘭棟起云中。
欲問芳菲地,
吳王一廢宮。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美麗的景象,以及過去輝煌的歷史。詩中描述了滉漾的水面上虛云的倒影,橋梁與天空相對應的壯麗景象。佩環的美人已經離去,汀洲上的翠綠帶卻是空空如也。橘船從砌下經過,蘭棟從云中升起。詩人渴望了解這片芳菲之地,卻只看到吳王廢棄的宮殿。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景的手法,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歷史遺跡,展現了一種凄美的情感和對過去的追憶。詩人運用了生動的形象描寫,如滉漾的水面、高聳的橋梁、翠綠的汀洲等,使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詩中所描繪的美景。同時,詩人通過描述廢棄的吳王宮殿,隱含了歲月更迭、興衰榮辱的主題,表達了對過去輝煌的懷念和對光陰流逝的感慨。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凝煉的意象,將景色與情感融合在一起,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感慨。它通過對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跡的描繪,喚起讀者對過去的回憶和對光陰流逝的反思,展現了悲涼之美。同時,也體現了宋代文人對歷史的關注和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
“橋勢對隆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yùn hé zhèng zhòng fù yáng bīng bù wú xīng wǔ tí bì lán táng
依韻和正仲賦楊兵部吳興五題·碧瀾堂
xū yún lín huàng yàng, qiáo shì duì lóng qióng.
虛云臨滉漾,橋勢對隆穹。
huán pèi jiā rén qù, tīng zhōu cuì dài kōng.
環佩佳人去,汀洲翠帶空。
jú chuán guò qì xià, lán dòng qǐ yún zhōng.
橘船過砌下,蘭棟起云中。
yù wèn fāng fēi dì, wú wáng yī fèi gōng.
欲問芳菲地,吳王一廢宮。
“橋勢對隆穹”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