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柏為冬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竹柏為冬榮”全詩
日夜疲精神,自鑒膏火前。
新春力有余,鋤荒東相偏。
壘土以起榭,掘沼以秧蓮。
竹柏為冬榮,桃李為春妍。
役使吳楚艘,來泊常流連。
下江忘其險,入漕忘其邅。
許公作此意,吾亦見其權。
不獨利於己,愿書棠樹篇。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真州東園》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真州東園》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國賦有常計,計者豈不賢。
日夜疲精神,自鑒膏火前。
新春力有余,鋤荒東相偏。
壘土以起榭,掘沼以秧蓮。
竹柏為冬榮,桃李為春妍。
役使吳楚艘,來泊常流連。
下江忘其險,入漕忘其邅。
許公作此意,吾亦見其權。
不獨利於己,愿書棠樹篇。
詩意:
《真州東園》描述了詩人梅堯臣在真州東園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抒發了他對國家和自身責任的思考和表達。詩中表達了詩人對于管理國家財政的人才應具備的品質的認同,以及他自身在努力工作的過程中的辛勞和奮發精神。詩人以自身的經歷和觀察,展現了農田開墾和園林建設的景象,以及四季更迭中植物的榮美。最后,詩人表達了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希望能夠寫出有關棠樹的篇章,象征著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和奉獻。
賞析:
《真州東園》通過描繪園林景觀和勞動場景,展現了宋代社會的生活和風貌。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景物描寫,如鋤荒、壘土、竹柏、桃李等,以及船只行駛的江河景象,使詩詞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詩人以自身的經歷為基礎,融入了對國家和社會的關切之情,表達了對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期望。
詩中的"國賦有常計,計者豈不賢"表達了詩人對于國家財政的重視,認為管理國家財政的人才應該具備智慧和才干。詩人通過"日夜疲精神,自鑒膏火前"表達了他在工作中的辛勞和奉獻精神,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自身角色和責任的自我審視。
詩人以東園的景物為背景,展示了農田開墾和園林建設的場景,以及不同季節中植物的變化。這些描寫不僅豐富了詩的意象,也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然界的關注和敬畏之情。
最后幾句"許公作此意,吾亦見其權。不獨利於己,愿書棠樹篇"表達了詩人的愿望,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關注人民的利益,而不僅僅是追求個人的名利。"書棠樹篇"象征著關懷和奉獻,體現了詩人的社會責任感和為人民謀福祉的情懷。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真州東園的景物和詩人的工作生活,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勞動場景的描寫,表達了對國家和社會的關懷和期望,以及對于真正有益于社會的行為和作品的追求。這首詩詞既展示了宋代社會的風貌,又體現了梅堯臣作為一位有責任感的知識分子的思想和情感。
“竹柏為冬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ēn zhōu dōng yuán
真州東園
guó fù yǒu cháng jì, jì zhě qǐ bù xián.
國賦有常計,計者豈不賢。
rì yè pí jīng shén, zì jiàn gāo huǒ qián.
日夜疲精神,自鑒膏火前。
xīn chūn lì yǒu yú, chú huāng dōng xiāng piān.
新春力有余,鋤荒東相偏。
lěi tǔ yǐ qǐ xiè, jué zhǎo yǐ yāng lián.
壘土以起榭,掘沼以秧蓮。
zhú bǎi wèi dōng róng, táo lǐ wèi chūn yán.
竹柏為冬榮,桃李為春妍。
yì shǐ wú chǔ sōu, lái pō cháng liú lián.
役使吳楚艘,來泊常流連。
xià jiāng wàng qí xiǎn, rù cáo wàng qí zhān.
下江忘其險,入漕忘其邅。
xǔ gōng zuò cǐ yì, wú yì jiàn qí quán.
許公作此意,吾亦見其權。
bù dú lì yú jǐ, yuàn shū táng shù piān.
不獨利於己,愿書棠樹篇。
“竹柏為冬榮”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