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有後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從來有後先”全詩
蹇驢能勝馬,擘道去如煙。
何用嗟遲疾,從來有後先。
所期皆一至,我到爾應還。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并游》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并游》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并出慚羸駕,康衢懶著鞭。
蹇驢能勝馬,擘道去如煙。
何用嗟遲疾,從來有後先。
所期皆一至,我到爾應還。
詩意:
這首詩以游行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并出”指的是和大家一起出行,但詩人感到慚愧自己的馬匹瘦弱,不敢抬起馬鞭。他覺得自己的進展緩慢,像一匹跛腿的驢子,但卻能夠超越他人,猶如驢子勝過馬匹一般。詩人認為人生的道路像是被霧靄彌漫的遠方,看不清前方的去路,也無法預測未來的順逆。因此,他不再嗟嘆時間的遲疾,因為在人生中,既有先行者也有后來者,每個人都會達到自己的終點。他相信自己的期望最終會實現,而當他到達目的地時,他也會回望曾經的起點。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人生的旅程和人的奮斗心態。通過描寫自己羸弱的馬匹和迷茫的道路,詩人表達了自己對自身進展的懷疑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然而,詩人并不沉溺于時間的匆忙,他認為人生的成功不僅僅取決于速度和先后,而是一個持續追求的過程。他相信自己的努力和期望最終會實現,而當他達到目標時,他也會回顧過去的旅程。整首詩抒發了一種樂觀而堅定的態度,鼓勵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保持前進的信心和勇氣,同時也體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對成功的向往。
“從來有後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ìng yóu
并游
bìng chū cán léi jià, kāng qú lǎn zhe biān.
并出慚羸駕,康衢懶著鞭。
jiǎn lǘ néng shèng mǎ, bāi dào qù rú yān.
蹇驢能勝馬,擘道去如煙。
hé yòng jiē chí jí, cóng lái yǒu hòu xiān.
何用嗟遲疾,從來有後先。
suǒ qī jiē yī zhì, wǒ dào ěr yīng hái.
所期皆一至,我到爾應還。
“從來有後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上聲十六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