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知罟師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安知罟師意”全詩
安知罟師意,設網遮其闕。
不須芳餌懸,何待清歌發。
所獲勝綸竿,寧聞憂澤遏。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打魚》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打魚》是一首宋代梅堯臣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插葦截灣流,
寒魚未能越。
安知罟師意,
設網遮其闕。
不須芳餌懸,
何待清歌發。
所獲勝綸竿,
寧聞憂澤遏。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打魚的場景。詩人插上葦子,截斷了灣流,使得寒冷的魚兒無法逃脫。詩人思考著漁網師傅的意圖,他設下漁網,將魚兒困住。詩人認為并不需要使用芳香的餌料來吸引魚兒,也不需要唱歌來引發清晨的和諧,因為他只需使用高超的釣竿就能獲得勝利。這樣做,他不必聽到憂傷的澤遏聲。
賞析:
《打魚》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打魚的情景,并表達了詩人對漁翁技藝的贊嘆和自信。詩人通過插葦截流、設網捕魚的描寫,展示了他對捕魚技巧的了解和熟練運用。他認為使用高超的釣竿就足以獲得勝利,不需要花哨的手法和輔助工具。這種自信和簡約的態度,體現了詩人對自我能力的自信和對精湛技藝的贊賞。
此外,詩詞中還有對自然的描繪,如插葦截流和寒魚未能越過的描述,展示了自然界的力量和生命的頑強。詩人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對漁翁技藝和自然界的贊美,同時也透露出一種豁達、灑脫的心態。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打魚的情景,贊美了漁翁的技藝和自然界的力量,展示了詩人的自信和豁達心態。同時,這首詩詞也啟示人們,有時候簡單、純粹的方法和態度,往往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
“安知罟師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ǎ yú
打魚
chā wěi jié wān liú, hán yú wèi néng yuè.
插葦截灣流,寒魚未能越。
ān zhī gǔ shī yì, shè wǎng zhē qí quē.
安知罟師意,設網遮其闕。
bù xū fāng ěr xuán, hé dài qīng gē fā.
不須芳餌懸,何待清歌發。
suǒ huò shèng lún gān, níng wén yōu zé è.
所獲勝綸竿,寧聞憂澤遏。
“安知罟師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