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竅竹漏天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竅竹漏天風”全詩
佳名從此得,妙響未曾窮。
夜靜危臺上,人閑皎月中。
依依聽不足,秋露滿蘭叢。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風瑟聯句》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風瑟聯句》是宋代梅堯臣的一首詩詞。下面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風瑟聯句
竅竹漏天風,張弦擬嶧桐。
佳名從此得,妙響未曾窮。
夜靜危臺上,人閑皎月中。
依依聽不足,秋露滿蘭叢。
譯文:
竅竹漏出天空中的風聲,張弦仿佛在嶧山的桐樹上響起。
美妙的名聲從此得到,奇妙的音響無窮無盡。
夜晚靜謐,我站在危險的臺階上,周圍只有皎潔的月光。
沉迷其中,聽不夠,秋露滿溢在蘭花叢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夜晚的安靜氛圍,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寂靜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首兩句“竅竹漏天風,張弦擬嶧桐”描繪了竅竹的竹管漏出風聲,弦樂仿佛在嶧山的桐樹上回響。這里運用了比喻手法,通過竅竹和弦樂來表達風聲的美妙和嶧桐的韻律。
接下來的兩句“佳名從此得,妙響未曾窮”表達了詩人對美妙聲音的追求,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獲得美好的聲譽,并且希望這美妙的聲響能夠不斷延續,永不窮盡。
接著的兩句“夜靜危臺上,人閑皎月中”刻畫了詩人在夜晚的危險高臺上,獨自欣賞皎潔的月光。這里的“危臺”可以理解為高處,象征詩人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的孤獨和危險。而皎潔的月光則象征著純潔和美好。
最后的兩句“依依聽不足,秋露滿蘭叢”表達了詩人對美妙聲響的渴望,他覺得自己聽得不夠,希望能夠沉浸其中,同時也借秋露滿溢的蘭花叢來隱喻美好事物的豐富和充盈。
總的來說,《風瑟聯句》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夜晚環境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美好聲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同時也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寂靜和情感。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優美的意象,給人以美好的心靈享受。
“竅竹漏天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ēng sè lián jù
風瑟聯句
qiào zhú lòu tiān fēng, zhāng xián nǐ yì tóng.
竅竹漏天風,張弦擬嶧桐。
jiā míng cóng cǐ dé, miào xiǎng wèi zēng qióng.
佳名從此得,妙響未曾窮。
yè jìng wēi tái shàng, rén xián jiǎo yuè zhōng.
夜靜危臺上,人閑皎月中。
yī yī tīng bù zú, qiū lù mǎn lán cóng.
依依聽不足,秋露滿蘭叢。
“竅竹漏天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