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竹兩分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劈竹兩分張”全詩
織作雙紋筸,依然淚花紫。
淚花雖復合,疑岫幾千里。
欲識舜娥悲,無窮似湘水。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古相思》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相思》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劈竹兩分張,情知無合理。
織作雙紋筸,依然淚花紫。
淚花雖復合,疑岫幾千里。
欲識舜娥悲,無窮似湘水。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古老的相思之情。詩中通過描繪一些景物和情感來表達作者對離別和相思的痛苦之情。詩人劈開竹子,將其分成兩半,象征著離別的痛苦。他明白這種痛苦是無法合理解釋的。他將絲線編織成雙色的紋筸(一種細絲織物),但這些紋筸依然留有紫色的淚花。雖然淚花重新聚合在一起,但作者仍然懷疑這種離別的感受是否像遠處千里之外的山嶺。他想要了解舜娥(傳說中的美女)的悲傷,但是這種相思之情是無窮無盡的,就像湘江的水一樣。
賞析:
《古相思》表達了詩人深沉的離別之情和相思之痛。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詩人將自己內心的痛苦與自然景物相結合,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劈竹、紋筸和淚花紫等形象與感情的交織,形成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痛楚和無盡的相思之意。詩中的舜娥和湘水都是文學中常用的象征形象,通過與這些形象的對比,詩人抒發了自己對離別和相思的無窮思念之情。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復雜的情感,給人以深深的共鳴和觸動。
“劈竹兩分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xiāng sī
古相思
pī zhú liǎng fēn zhāng, qíng zhī wú hé lǐ.
劈竹兩分張,情知無合理。
zhī zuò shuāng wén gān, yī rán lèi huā zǐ.
織作雙紋筸,依然淚花紫。
lèi huā suī fù hé, yí xiù jǐ qiān lǐ.
淚花雖復合,疑岫幾千里。
yù shí shùn é bēi, wú qióng shì xiāng shuǐ.
欲識舜娥悲,無窮似湘水。
“劈竹兩分張”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