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作蠶頭魯公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妙作蠶頭魯公體”全詩
親傳筆法中郎孫,妙作蠶頭魯公體。
試寫麻牋滑似苔,黑蛟矯矯秋潭底。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觀書》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書》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陽女子大字書,
不比常流事梳洗。
親傳筆法中郎孫,
妙作蠶頭魯公體。
試寫麻牋滑似苔,
黑蛟矯矯秋潭底。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山陽女子的書法才華。她的字寫得很大,不像一般女子那樣整理打扮自己。她繼承了中郎孫的筆法,以魯公的字體寫出了嫻熟的蠶頭字。作者試著在麻紙上寫字,感覺像滑苔一樣光滑,仿佛黑色的蛟龍在秋天的潭底翻騰。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山陽女子的書法技藝,展現了她的非凡才華和獨特之處。傳統上,女子一般不被期望在書法方面有所造詣,但這位山陽女子卻展示了她的卓越能力。她的字寫得很大,不拘泥于常規,顯示出她的個性和自信。
詩中提到了親傳筆法中郎孫,這是指中郎和孫過庭的書法傳統。這位女子能夠繼承這一傳統,顯示出她在書法領域的卓越學識和技巧。
詩中的蠶頭魯公體是指一種書法字體,它以其獨特的筆畫形態和風格而聞名。這位女子能夠以妙筆使蠶頭魯公體呈現出極致的表現力,顯示出她對書法藝術的深入理解和熟練掌握。
詩的最后兩句描繪了作者試著用麻紙寫字的情景。他形容麻紙的質感滑苔般光滑,字跡仿佛黑色的蛟龍在秋天的潭底翻騰。這種描寫帶有一定的意境感,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山陽女子書法的贊嘆和對藝術的獨特感受。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陽女子的書法才華,表達了對她獨特才能的贊美,同時展示了書法藝術的魅力和作者對藝術的獨特感受。
“妙作蠶頭魯公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shū
觀書
shān yáng nǚ zǐ dà zì shū, bù bǐ cháng liú shì shū xǐ.
山陽女子大字書,不比常流事梳洗。
qīn chuán bǐ fǎ zhōng láng sūn, miào zuò cán tóu lǔ gōng tǐ.
親傳筆法中郎孫,妙作蠶頭魯公體。
shì xiě má jiān huá shì tái, hēi jiāo jiǎo jiǎo qiū tán dǐ.
試寫麻牋滑似苔,黑蛟矯矯秋潭底。
“妙作蠶頭魯公體”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八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