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車淚濕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攀車淚濕衣”全詩
白馬悲鳴駐,黃鸝下上飛。
垅邊新柏盛,門外吊人橋。
獨見東床客,攀車淚濕衣。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觀文丁右丞挽辭二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觀文丁右丞挽辭二首》。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觀文丁右丞挽辭二首》
春風百花發,
露挽九原歸。
白馬悲鳴駐,
黃鸝下上飛。
垅邊新柏盛,
門外吊人橋。
獨見東床客,
攀車淚濕衣。
中文譯文:
春風吹拂百花盛開,
露水滋潤九原回歸。
白馬悲鳴停留不前,
黃鸝自下而上飛翔。
垅邊新柏繁茂欣欣,
門外懸掛吊人的橋。
獨自見到東床的客人,
攀上馬車淚水濕透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離別場景,詩人表達了對別離的悲傷之情。詩的開頭寫道“春風百花發,露挽九原歸”,描繪了春天的景象,百花盛開,露水灑在大地上,象征著充滿生機和希望的春天。然而,接著詩中出現了白馬悲鳴駐足和黃鸝上下飛翔的描寫,顯露出詩人內心的憂傷和離別的情緒。
垅邊的新柏盛茂,門外掛著“吊人橋”,這里的“吊人”指的是離別的人,也許是有人離世或者離開了這個地方。這些景物的描繪增加了離別的氛圍,給人一種凄涼和寂寥的感覺。
詩的最后兩句寫道“獨見東床客,攀車淚濕衣”,表達了詩人面對離別時的孤獨和悲痛。東床客可能指的是離別的友人或親人,詩人看到他們上車離去,無法抑制自己的情感,淚水濕透了衣袖。
整首詩以春天的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離別的場景和表達詩人內心的情感,傳達出離別的悲傷和孤獨之情。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情感的描寫,表達了人們對離別的思念和悲傷,具有濃厚的憂傷情調,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攀車淚濕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wén dīng yòu chéng wǎn cí èr shǒu
觀文丁右丞挽辭二首
chūn fēng bǎi huā fā, lù wǎn jiǔ yuán guī.
春風百花發,露挽九原歸。
bái mǎ bēi míng zhù, huáng lí xià shàng fēi.
白馬悲鳴駐,黃鸝下上飛。
lǒng biān xīn bǎi shèng, mén wài diào rén qiáo.
垅邊新柏盛,門外吊人橋。
dú jiàn dōng chuáng kè, pān chē lèi shī yī.
獨見東床客,攀車淚濕衣。
“攀車淚濕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