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陌露氣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南陌露氣寒”全詩
南陌露氣寒,東方日光動。
少婦首且笄,幼女角已{上髟下總}。
競以采葉歸,曾非事梳櫳。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孫端叟蠶首十五首其六桑鉤》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孫端叟蠶首十五首其六桑鉤》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長鉤扳桑枝,
短鉤掛桑籠。
南陌露氣寒,
東方日光動。
少婦首且笄,
幼女角已上髟下總。
競以采葉歸,
曾非事梳櫳。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蠶絲的采集過程。詩人通過描述不同的場景和人物形象,展現了蠶絲的重要性以及與之相關的勞動和生活情景。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展示了蠶絲產業的一些細節。首兩句“長鉤扳桑枝,短鉤掛桑籠”直接點明了蠶絲的采集過程,長鉤和短鉤都是用來采摘桑葉的工具。接下來的兩句“南陌露氣寒,東方日光動”則描繪了清晨的景色,露水尚未干,太陽的光芒剛剛升起。
接著描述了兩個女性形象,表現了不同年齡段的女性參與蠶絲采集的場景。詩中的“少婦”指的是已經出嫁的年輕女性,正在首次梳理頭發并佩戴笄子。而“幼女”則指的是年幼的女孩,她們的角已經長出來,上面已經有了髟發,下面則是髟發總稱。
最后兩句“競以采葉歸,曾非事梳櫳”則表達了女性們采集蠶葉的熱情,她們爭相采摘蠶食的桑葉,并帶回家中進行蠶絲的養殖。這樣的勞動并非是她們平時梳理頭發等瑣事所能相提并論的。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描寫,展示了宋代蠶絲產業的重要性以及參與其中的女性形象。同時,詩人也呈現了蠶絲采集的勤勞與辛勞,以及這一產業對于當時社會經濟的貢獻。
“南陌露氣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sūn duān sǒu cán shǒu shí wǔ shǒu qí liù sāng gōu
和孫端叟蠶首十五首其六桑鉤
zhǎng gōu bān sāng zhī, duǎn gōu guà sāng lóng.
長鉤扳桑枝,短鉤掛桑籠。
nán mò lù qì hán, dōng fāng rì guāng dòng.
南陌露氣寒,東方日光動。
shào fù shǒu qiě jī, yòu nǚ jiǎo yǐ shàng biāo xià zǒng.
少婦首且笄,幼女角已{上髟下總}。
jìng yǐ cǎi yè guī, céng fēi shì shū lóng.
競以采葉歸,曾非事梳櫳。
“南陌露氣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