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專一方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非專一方惠”全詩
及此作輿梁,力行無鉅細。
既異國僑為,將同傅巖濟。
礱石亙長川,寧須伐山桂。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穎上人南徐十詠其十范公橋》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穎上人南徐十詠其十范公橋》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公天下才,非專一方惠。
及此作輿梁,力行無鉅細。
既異國僑為,將同傅巖濟。
礱石亙長川,寧須伐山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梅堯臣寫給穎上人的,穎上人是他的友人,住在南徐地區。詩中提到的"十范公橋"是指南徐地區的一座著名的橋梁。詩人稱頌這座橋梁的建造者范公,認為他是天下的才子,不僅在一方面展現了自己的才能和仁德,而是在各個方面都有所貢獻。
詩人贊美范公在修建這座橋梁時,不辭辛勞,全力以赴,無論是重要的工程還是微小的細節,都一絲不茍地完成。范公的精神值得敬佩,他以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對工作的認真和執著。
詩人還提到范公是異國的僑民,但他卻與當地的人們一起努力,共同修建了這座橋梁。詩詞中的"同傅巖濟"指的是與當地人一同修建橋梁,共同為南徐地區的交通和發展做出貢獻。
最后兩句詩描述了這座橋梁的宏偉景象。"礱石亙長川"意味著橋梁的石基延伸到了長長的江河之上。"寧須伐山桂"表達了詩人的觀點,認為修建這座橋梁比起砍伐山上的桂木更為重要,因為橋梁的修建將造福更多的人民。
整首詩以贊美范公為主線,旨在表達對勤奮努力、無私奉獻的精神的稱贊,并強調了修建這座橋梁對南徐地區的重要性。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觀點,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贊美才能和崇尚實際的精神。
“非專一方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yǐng shàng rén nán xú shí yǒng qí shí fàn gōng qiáo
和穎上人南徐十詠其十范公橋
wèi gōng tiān xià cái, fēi zhuān yī fāng huì.
謂公天下才,非專一方惠。
jí cǐ zuò yú liáng, lì xíng wú jù xì.
及此作輿梁,力行無鉅細。
jì yì guó qiáo wèi, jiāng tóng fù yán jì.
既異國僑為,將同傅巖濟。
lóng shí gèn cháng chuān, níng xū fá shān guì.
礱石亙長川,寧須伐山桂。
“非專一方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