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篙師知蟹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篙師知蟹窟”全詩
岸潮生蓼節,灘浪聚蘆根。
日腳看看雨,江心漸漸昏。
篙師知蟹窟,取以助清樽。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褐山磯上港中泊》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褐山磯上港中泊》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風惡舟難進,聊依浦里村。
岸潮生蓼節,灘浪聚蘆根。
日腳看看雨,江心漸漸昏。
篙師知蟹窟,取以助清樽。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褐山磯上的港口停泊的情景。由于惡劣的風勢,船只難以進港,只能停泊在港口附近的浦里村。岸邊的潮水沖刷著蓼草的節節,沙灘上的浪花聚集在蘆葦的根部。天空中的太陽逐漸被陰云遮蔽,江心的景色漸漸暗淡。篙師(撐船的人)知道螃蟹的窩穴,取螃蟹來增添酒宴的樂趣。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港口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細膩觀察和感受。詩中運用了一系列形象生動的描寫,如風惡舟難進、岸潮生蓼節、灘浪聚蘆根等,使讀者仿佛置身于現場,感受到了風浪的猛烈和江河的變幻。
詩中的"日腳看看雨,江心漸漸昏"表達了天氣逐漸變暗的情景,暗示了一種憂郁的氛圍。而最后兩句"篙師知蟹窟,取以助清樽"則展示了人們在逆境中的智慧和樂觀態度。篙師知道螃蟹的藏身之處,將螃蟹帶來,為清樽(指宴飲)增添了樂趣,顯示了人們在困境中尋找快樂和解脫的智慧。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展示了作者細膩的觀察力和對自然景物的感悟。同時,詩中融入了人情味和樂觀向上的態度,表達了在逆境中堅持樂觀、積極面對生活的主題,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篙師知蟹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è shān jī shàng gǎng zhōng pō
褐山磯上港中泊
fēng è zhōu nán jìn, liáo yī pǔ lǐ cūn.
風惡舟難進,聊依浦里村。
àn cháo shēng liǎo jié, tān làng jù lú gēn.
岸潮生蓼節,灘浪聚蘆根。
rì jiǎo kàn kàn yǔ, jiāng xīn jiàn jiàn hūn.
日腳看看雨,江心漸漸昏。
gāo shī zhī xiè kū, qǔ yǐ zhù qīng zūn.
篙師知蟹窟,取以助清樽。
“篙師知蟹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