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雁不堪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宿雁不堪托”全詩
但對月和水,那能酒似池。
衰形疑鏡照,葆鬢怯霜吹。
宿雁不堪托,鄉人知未知。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黃池月中共酌得池字》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黃池月中共酌得池字》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將歸謝公郡,
喜見阮家兒。
但對月和水,
那能酒似池。
衰形疑鏡照,
葆鬢怯霜吹。
宿雁不堪托,
鄉人知未知。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在黃池月夜中共飲得到“池”字的心情。詩人即將離開謝公郡,卻喜歡上了阮家的女兒。面對明月和清水,他覺得任何酒都無法與黃池相比。他感到自己容顏漸老,懷疑鏡子中的映照。他留有些許黑發,卻害怕霜風吹散。宿飛的雁兒無法托付心事,家鄉的人們是否了解他的離別之情,他心中充滿了疑問。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復雜情感和離別之情。詩人運用了自然景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通過黃池月、清水和酒的對比,突出了黃池的獨特之美,顯示了詩人對黃池的深深喜愛和眷戀之情。
詩中的“衰形疑鏡照,葆鬢怯霜吹”表達了詩人對自身容顏老去的擔憂和懼怕,揭示了他對時光流轉的無奈和悲嘆。同時,詩中的“宿雁不堪托,鄉人知未知”則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離別的痛苦,他希望將心事托付給宿飛的雁兒,但又擔心家鄉的人們無法理解他的離別之苦。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對黃池的描繪和自我表達,傳達了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眷戀、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以及面對離別的憂傷之情。同時,詩人采用了簡練凝練的語言和形象生動的描寫,使詩詞更具有感染力,給人以深深的思考與共鳴。
“宿雁不堪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ng chí yuè zhōng gòng zhuó dé chí zì
黃池月中共酌得池字
jiāng guī xiè gōng jùn, xǐ jiàn ruǎn jiā ér.
將歸謝公郡,喜見阮家兒。
dàn duì yuè hé shuǐ, nà néng jiǔ shì chí.
但對月和水,那能酒似池。
shuāi xíng yí jìng zhào, bǎo bìn qiè shuāng chuī.
衰形疑鏡照,葆鬢怯霜吹。
sù yàn bù kān tuō, xiāng rén zhī wèi zhī.
宿雁不堪托,鄉人知未知。
“宿雁不堪托”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