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卷逐成搖膝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卷卷逐成搖膝吟”全詩
始憶高僧將偈去,安知古寺托云深。
寒堂正睡遠鐘發,野鳥亂鳴殘月沉。
明日呼兒整籃轝,欲煩重過小溪陰。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寄文鑒大士》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文鑒大士》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讀書夜寂冷無火,卷卷逐成搖膝吟。
始憶高僧將偈去,安知古寺托云深。
寒堂正睡遠鐘發,野鳥亂鳴殘月沉。
明日呼兒整籃轝,欲煩重過小溪陰。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讀書人夜晚獨坐寂靜的場景。詩人在寒冷的書齋里沒有生火,只是靜靜地坐著,一卷卷書籍成為他搖動膝蓋的伴侶,一起吟詠。這種安靜的讀書時光讓他回憶起過去高僧將佛經偈語帶走的情景,古老寺廟托付于遠處的云深處。
詩人在這個寒冷的書齋里,聽到遠處的鐘聲敲響,表示夜晚已經很深了,同時野鳥的鳴叫也變得雜亂,殘月也漸漸沉沒下去。最后,詩人準備明天叫兒子整理好籃轝(一種交通工具),打算再次前往小溪的陰涼處,他心生煩惱,希望能夠重獲那種寧靜的讀書時光。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實的方式描繪了一個讀書人夜晚的境況,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景物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思考。詩人在冷寂的夜晚,沒有點火取暖,而是把書籍作為伴侶,陶醉其中,這種場景使人感受到詩人的獨立和專注。同時,詩人通過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待,展現了他對讀書的熱愛和追求。
詩中的景物描寫細膩而真實,讀者可以感受到夜晚的寒冷、鐘聲的遙遠、野鳥的喧囂和殘月的消逝,這些細節增加了整首詩的意境和情感。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煩憂的追逐,希望能夠再次回到那個寧靜的讀書環境,讓人對內心的追求和對安寧的渴望產生共鳴。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通過對讀書人夜晚的境況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專注和追求,同時通過景物的描繪增加了詩的意境和情感,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卷卷逐成搖膝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wén jiàn dà shì
寄文鑒大士
dú shū yè jì lěng wú huǒ, juàn juàn zhú chéng yáo xī yín.
讀書夜寂冷無火,卷卷逐成搖膝吟。
shǐ yì gāo sēng jiāng jì qù, ān zhī gǔ sì tuō yún shēn.
始憶高僧將偈去,安知古寺托云深。
hán táng zhèng shuì yuǎn zhōng fā, yě niǎo luàn míng cán yuè chén.
寒堂正睡遠鐘發,野鳥亂鳴殘月沉。
míng rì hū ér zhěng lán yù, yù fán zhòng guò xiǎo xī yīn.
明日呼兒整籃轝,欲煩重過小溪陰。
“卷卷逐成搖膝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