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鶉驚去瞥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鶉驚去瞥然”全詩
因來泊古渡,聊且上平田。
草軟行方穩,鶉驚去瞥然。
卻尋孤岸遠,吹幘亂華顛。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將次項城阻風舟不能進》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將次項城阻風舟不能進》是梅堯臣所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逆水寒風急,
輕舟晚不前。
因來泊古渡,
聊且上平田。
草軟行方穩,
鶉驚去瞥然。
卻尋孤岸遠,
吹幘亂華顛。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逆水而行、寒風凜冽的畫面。詩人乘坐著一艘輕舟,但由于逆水和寒風的阻礙,船只無法前進。于是詩人決定在古老的渡口停泊,暫時登上平坦的田地。在柔軟的草地上行走,他突然驚起了一只鶉鳥,它短暫地瞥見了詩人,然后飛走了。詩人繼續尋找著遙遠的孤岸,而寒風卻擾亂了他的帽子,使他的華麗頭飾亂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生動的筆墨描繪了詩人逆風行舟的情景,展示了自然環境對人的影響。詩人運用寒風和逆水的描寫,形象地表現了困難和阻礙,突顯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對抗與矛盾。通過描繪船只無法前進的情景,詩人表達了人在面對困難和逆境時的無奈與無力感。
詩中的停泊在古渡口和登上平田暫時休憩的情節,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的敬畏和順應。在草地上行走的描寫中,詩人通過草軟行方穩的描述,傳達了一種安穩和舒適感。而鶉鳥的驚起和飛走,則在詩中形成了一種短暫而美好的瞬間,突顯了生命的脆弱和瞬息即逝的美好。
最后,詩人尋找孤岸的描寫以及被吹亂的頭飾,表現了人在逆境中尋求著遠方的向往和對美好的追求,但同時也暗示了風雨中的艱辛和不易。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個體經歷的描繪,傳達了人與自然、人與命運之間微妙的關系,以及對自然與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鶉驚去瞥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cì xiàng chéng zǔ fēng zhōu bù néng jìn
將次項城阻風舟不能進
nì shuǐ hán fēng jí, qīng zhōu wǎn bù qián.
逆水寒風急,輕舟晚不前。
yīn lái pō gǔ dù, liáo qiě shàng píng tián.
因來泊古渡,聊且上平田。
cǎo ruǎn xíng fāng wěn, chún jīng qù piē rán.
草軟行方穩,鶉驚去瞥然。
què xún gū àn yuǎn, chuī zé luàn huá diān.
卻尋孤岸遠,吹幘亂華顛。
“鶉驚去瞥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