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閭楓葉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閭楓葉傍”全詩
水經菱浦晚,船過橘洲香。
二女竹林外,三閭楓葉傍。
平寺息戎律,物景助才章。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蔡侍禁赴長沙》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蔡侍禁赴長沙》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寒葉下瀟湘,之官逐雁行。
冬天的葉子飄落在瀟湘江上,蔡侍禁作為官員跟隨著雁群前行。
水經菱浦晚,船過橘洲香。
水流經過菱花滿布的湖泊,夜晚的時候,船只駛過橘洲,散發著芬芳的香氣。
二女竹林外,三閭楓葉傍。
兩位女子站在竹林之外,三閭的楓葉倚靠在旁邊。
平寺息戎律,物景助才章。
平靜的寺廟停止了戰爭的規律,周圍的自然景色映襯著人才的風采。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感情來表達送別之情。詩中的瀟湘江、菱浦、橘洲等地名,以及寺廟和自然景色,營造出一幅寂靜優美的畫面。
詩人以寒葉下瀟湘、之官逐雁行為開頭,描繪了冬天的景色和送別的場景。接著,他描述了水流經過菱浦和船只駛過橘洲的情景,展示了自然的美麗和寧靜。詩中的二女和三閭,則增添了一種離愁別緒的感覺。
最后,詩人通過平寺息戎律、物景助才章的描述,表達了人們期望和平的心愿,并將自然景色與人才的風采相輔相成,強調了和諧與美好的價值。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詩人的感受和情感,同時也傳遞了對友人的祝福和送別之意。它通過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的結合,呈現了一幅既美麗又深情的畫面,給讀者帶來了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三閭楓葉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cài shì jìn fù cháng shā
送蔡侍禁赴長沙
hán yè xià xiāo xiāng, zhī guān zhú yàn háng.
寒葉下瀟湘,之官逐雁行。
shuǐ jīng líng pǔ wǎn, chuán guò jú zhōu xiāng.
水經菱浦晚,船過橘洲香。
èr nǚ zhú lín wài, sān lǘ fēng yè bàng.
二女竹林外,三閭楓葉傍。
píng sì xī róng lǜ, wù jǐng zhù cái zhāng.
平寺息戎律,物景助才章。
“三閭楓葉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