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為千古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留為千古景”全詩
虞舜不可見,簫韶不可聞。
君為漢錢官,鑿山取銅礦。
韶石不生銅,留為千古景。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途中舍監韶州錢監》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途中舍監韶州錢監》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孤青水上石,片白蒼梧云。
虞舜不可見,簫韶不可聞。
君為漢錢官,鑿山取銅礦。
韶石不生銅,留為千古景。
詩意:
這首詩以送行的形式,表達了對途中舍監韶州錢監的祝福和思念之情。詩中描繪了孤獨的青石于水面上,白云飄蕩于蒼梧之間。虞舜與簫韶是古代傳說中的圣人和音樂家,他們的存在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無法親眼見到或親耳聽到。詩人借用這兩個形象,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然后,詩人將話題轉移到君為漢錢官的身份上,指出他在山中開采銅礦,但韶石卻不生銅,這使得韶州的美景得以保留至千古。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對友人的祝福。詩中的"孤青水上石,片白蒼梧云"描繪了自然景觀,展現出孤獨和美麗的意象。詩人通過虞舜和簫韶的形象,將友人與傳說中的圣賢和音樂家聯系起來,表達了對友人的崇敬和思念之情。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君為漢錢官的身份為過渡,引出了韶州錢監的特殊地理環境,詩人通過對銅礦的描繪,表達了韶石不生銅的意象,強調了韶州的美景經久不衰,留存于千古。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凝練的意象,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和對美景的贊嘆之情,既有個人情感的表達,又有對自然與歷史的思考,富有哲理意味。
“留為千古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tú zhōng shè jiān sháo zhōu qián jiān
送途中舍監韶州錢監
gū qīng shuǐ shàng shí, piàn bái cāng wú yún.
孤青水上石,片白蒼梧云。
yú shùn bù kě jiàn, xiāo sháo bù kě wén.
虞舜不可見,簫韶不可聞。
jūn wèi hàn qián guān, záo shān qǔ tóng kuàng.
君為漢錢官,鑿山取銅礦。
sháo shí bù shēng tóng, liú wèi qiān gǔ jǐng.
韶石不生銅,留為千古景。
“留為千古景”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