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息為貧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息為貧催”全詩
寒聲相亂急,遠夢自然回。
水鳥鳴還睡,風燈暗復開。
宦游常作客,未息為貧催。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宿洪澤》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洪澤》是宋代文學家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舟子起添纜,夜潮同雨來。
寒聲相亂急,遠夢自然回。
水鳥鳴還睡,風燈暗復開。
宦游常作客,未息為貧催。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宿在洪澤湖畔的夜晚景象。詩人觀察到船夫起來重新固定船索,夜潮與雨水一同來臨。在這寒冷的夜晚,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讓人感到急迫。然而,遠處的夢境卻自然而然地回到心頭。水鳥的鳴叫打破了寧靜,但它們卻依然在沉睡中。風燈在黑暗中重新點燃,給人帶來微弱的光亮。詩人常年奔波在外,作為一個宦游者,他無法擺脫貧困的困擾。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夜晚的景象,通過對自然環境和人物狀態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現實生活的思考。詩中的意象和對比使得整首詩詞充滿了生動的畫面感。
首先,船夫起來添纜的描寫表現了夜晚的忙碌和舟船的安全。夜潮與雨水的到來增加了景象的變幻和動感,同時也為整首詩詞增添了一種潮濕、沉悶的氛圍。
接著,詩人以“寒聲相亂急”形容夜晚的聲音,這一描寫增強了冷寂的感覺,也傳遞出詩人內心的不安和焦慮。然而,遠夢自然回,表明詩人在紛擾的聲音中仍能夠回到自己的夢境,展示了他內心的寧靜和超脫。
水鳥的鳴叫和風燈的點燃則展示了宿營地的生活氣息。水鳥的鳴叫打破了夜晚的寂靜,但它們卻在鳴叫后依然保持著沉睡,這種場景營造出一種靜謐與活力的對比。風燈在黑暗中重新點燃,為夜晚帶來微弱的光亮,象征著希望與期待。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作為宦游者的困境和貧困的壓催。他常年在外奔波,無法擺脫貧困的困擾,這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和對命運的無奈的反映。
《宿洪澤》通過對夜晚景象的描繪,展示了詩人的情感和對現實的思考。整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人生的喜悲矛盾,以及對命運的感慨和無奈。同時,意象的運用和對比在這首詩中增添了鮮明的色彩和畫面感,使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夜晚的寂靜和湖畔的寧靜。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象和人物狀態的描寫,表達了對現實生活的思索和對命運的無奈,同時展示了詩人內心的寧靜和超脫。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凝練的意象展示了梅堯臣才華橫溢的創作風格,是一首值得賞析的宋代詩詞之作。
“未息為貧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hóng zé
宿洪澤
zhōu zǐ qǐ tiān lǎn, yè cháo tóng yǔ lái.
舟子起添纜,夜潮同雨來。
hán shēng xiāng luàn jí, yuǎn mèng zì rán huí.
寒聲相亂急,遠夢自然回。
shuǐ niǎo míng hái shuì, fēng dēng àn fù kāi.
水鳥鳴還睡,風燈暗復開。
huàn yóu cháng zuò kè, wèi xī wèi pín cuī.
宦游常作客,未息為貧催。
“未息為貧催”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