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蒲蔭綠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塘蒲蔭綠水”全詩
想像華亭野,但欠鳴鶴侶。
同來三四人,趣向頗相與。
思見此清禽,無能覿翔羽。
城隅有大第,世本官吳楚。
嘗同太湖石,不惜持金取。
欲作園林勝,園林寧暇睹。
今當問其家,借賞無吾拒。
果亦致之來,奮毛如喜舞。
雖生滄海心,翅重不得舉。
還爾稻粱貪,崇丘在何所。
分類: 西湖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同道損世則元輔游西湖於卞氏借雙鶴以觀》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同道損世則元輔游西湖於卞氏借雙鶴以觀》是宋代梅堯臣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塘蒲蔭綠水,
菡萏艷修渚。
想像華亭野,
但欠鳴鶴侶。
譯文:
塘中蘆葦遮蔽綠水,
荷花艷麗修飾著湖濱。
我想象著華亭野外的美景,
但卻缺少鳴叫的鶴作伴。
詩意:
詩人以西湖為背景,描繪了湖中蘆葦翠綠、荷花綻放的景色。他在想象中感受到了華亭野外的美景,但心中卻覺得缺少了鶴的陪伴。這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欣賞與向往,同時也透露出他對友誼和伴侶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以西湖的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蘆葦和荷花的細膩描寫,展現了自然的美麗和寧靜。詩人通過想象華亭野外的美景,表達了對更遠處的景色和自由的向往。然而,詩人也意識到自己所缺少的東西,即鳴叫的鶴作為伴侶。這里的鶴象征著友誼和伴侶,詩人希望能有志同道合的伙伴與他一同欣賞風景。
詩中還提到了城隅有大第,指的是官吏的宅邸,暗示了現實社會中的功名利祿。詩人曾與太湖石為伴,不惜花費金錢去購買,表達了他對園林景觀的追求。然而,他認為園林的美景并不容易一眼欣賞到,需要借助他人的賞識之眼來感受。詩人感嘆自己的羽翼雖然有飛翔的愿望,卻因為身處塵世而束縛,無法自由展翅高飛。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厭棄和對追求高尚境界的向往。他質問自己的稻粱貪欲究竟追求了什么,崇丘是指追求高尚境界的人,詩人在問自己他應該向何方追求。整首詩情感流露,既有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又有對人生境界的反思,展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對現實社會的疑問。
“塘蒲蔭綠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dào sǔn shì zé yuán fǔ yóu xī hú yú biàn shì jiè shuāng hè yǐ guān
同道損世則元輔游西湖於卞氏借雙鶴以觀
táng pú yīn lǜ shuǐ, hàn dàn yàn xiū zhǔ.
塘蒲蔭綠水,菡萏艷修渚。
xiǎng xiàng huá tíng yě, dàn qiàn míng hè lǚ.
想像華亭野,但欠鳴鶴侶。
tóng lái sān sì rén, qù xiàng pō xiāng yǔ.
同來三四人,趣向頗相與。
sī jiàn cǐ qīng qín, wú néng dí xiáng yǔ.
思見此清禽,無能覿翔羽。
chéng yú yǒu dà dì, shì běn guān wú chǔ.
城隅有大第,世本官吳楚。
cháng tóng tài hú shí, bù xī chí jīn qǔ.
嘗同太湖石,不惜持金取。
yù zuò yuán lín shèng, yuán lín níng xiá dǔ.
欲作園林勝,園林寧暇睹。
jīn dāng wèn qí jiā, jiè shǎng wú wú jù.
今當問其家,借賞無吾拒。
guǒ yì zhì zhī lái, fèn máo rú xǐ wǔ.
果亦致之來,奮毛如喜舞。
suī shēng cāng hǎi xīn, chì zhòng bù dé jǔ.
雖生滄海心,翅重不得舉。
hái ěr dào liáng tān, chóng qiū zài hé suǒ.
還爾稻粱貪,崇丘在何所。
“塘蒲蔭綠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