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鑿不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青山鑿不休”全詩
青山鑿不休,坐令鬼神愁。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銅坑》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銅坑》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碧色的銅鐮未曾浮現,
青山被鑿開永不停休。
青山被鑿開永不停休,
坐在那里令鬼神感到愁。
詩意:
這首詩詞以銅坑和鑿山為主題,表達了人們艱苦勞動的奮斗精神和自然界的不可戰勝性。詩人借銅坑和青山的形象,揭示了人類與自然的對抗與融合,表達了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堅韌與頑強。
賞析:
1. 意象獨特:詩中的銅坑和青山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形象,展現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對抗。銅坑象征人類的勞動,而青山則代表著自然界的力量。通過這兩個形象的對比,詩人描繪了人類努力與自然力量之間的對抗與較量。
2. 勞動與奮斗:詩中提到的碧色的銅鐮和被鑿開的青山,暗示了人們辛勤勞動的過程。銅坑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勞動才能得到銅鐮,而青山則需要被不斷鑿開才能變得更加壯麗。這種意象表達了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
3. 自然的不可戰勝性:詩中表達了青山被鑿開永不停休的意象,暗示了自然界的強大和不可戰勝性。無論人類如何努力,青山依然屹立不倒,人們面對自然的力量感到無助和愁苦。這種對自然的崇敬和敬畏體現了宋代文人的思維方式。
《銅坑》這首詩詞通過獨特的意象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描繪,展現了勞動與奮斗的精神以及自然界的不可戰勝性。它反映了宋代文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類奮斗精神的贊頌,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
“青山鑿不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kēng
銅坑
bì lián bù chū tǔ, qīng shān záo bù xiū.
碧鐮不出土,青山鑿不休。
qīng shān záo bù xiū, zuò lìng guǐ shén chóu.
青山鑿不休,坐令鬼神愁。
“青山鑿不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