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愁湖上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還愁湖上波”全詩
窗中人自聽,門外潦應多。
不畏車生耳,還愁麥化蛾。
吾廬無所有,頻看壁間梭。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夏日對雨偶成寄韓仲文兄弟》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夏日對雨偶成寄韓仲文兄弟》是宋代詩人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日日城頭雨,還愁湖上波。
窗中人自聽,門外潦應多。
不畏車生耳,還愁麥化蛾。
吾廬無所有,頻看壁間梭。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夏日的景象,作者通過雨水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愁緒。詩中的主人公身處城頭,每天都有雨水,讓他心生憂愁。他坐在窗邊自己聆聽雨聲,外面的雨水不斷地敲打著門窗,給他帶來了更多的煩惱。盡管如此,他并不畏懼車馬經過發出的噪音,卻仍然為麥田中的蛾子危害莊稼而擔憂。最后,他表示自己的住所一無所有,只能頻繁地凝視著墻角的紡織機。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夏日的場景,通過對細節的刻畫,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城頭的雨水和湖上的波浪象征著外界的困擾和波動,與主人公內心的憂愁相呼應。作者通過對窗中人自聽和門外雨聲的描繪,營造了一種阻隔感,表達了主人公內心的孤獨和無奈。他不畏車聲,卻為麥田中的蛾子所困擾,這反映了他對生活中微小細節的關注和擔憂。最后,他表示自己一無所有,頻繁凝視壁間的紡織機,暗示了他的貧困和生活的艱辛。
整首詩詞以敘事方式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生活的反思。通過雨水、波浪、車聲、蛾子等形象的運用,詩人將個人的煩惱與外界的景物相聯系,表達了一種深沉的憂愁和無奈之情。這種對生活的細膩觀察和對情感的真實表達,是該詩詞的亮點之一。同時,通過描繪主人公一無所有的境況,以及頻繁凝視紡織機的形象,詩人也展現了一種對貧困和艱辛生活的思考和反思。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之感。
“還愁湖上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rì duì yǔ ǒu chéng jì hán zhòng wén xiōng dì
夏日對雨偶成寄韓仲文兄弟
rì rì chéng tóu yǔ, hái chóu hú shàng bō.
日日城頭雨,還愁湖上波。
chuāng zhōng rén zì tīng, mén wài lǎo yīng duō.
窗中人自聽,門外潦應多。
bù wèi chē shēng ěr, hái chóu mài huà é.
不畏車生耳,還愁麥化蛾。
wú lú wú suǒ yǒu, pín kàn bì jiān suō.
吾廬無所有,頻看壁間梭。
“還愁湖上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