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發偶後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舟發偶後先”全詩
順風吹我帆,已過飛鳥前。
寄聲托飛鳥,微意或可傳。
定逢檣上烏,暫向彼留連。
薄暮楚城下,踟躕問來船。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先至山陽懷杜挺之》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先至山陽懷杜挺之》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與君同川途,舟發偶后先。
順風吹我帆,已過飛鳥前。
寄聲托飛鳥,微意或可傳。
定逢檣上烏,暫向彼留連。
薄暮楚城下,踟躕問來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與杜挺之一同赴山陽的情景。詩人與杜挺之一起上船,由于某種原因,作者的船比杜挺之的船稍晚出發。然而,順風吹動詩人的船帆,使他的船已經超過了飛鳥的前方。詩人寄望著自己的聲音能夠傳達給飛鳥,或許能夠帶給杜挺之一些微小的信息。
在航行的過程中,詩人偶然遇到了停在船桅上的烏鴉,于是他暫時停留在那里。到了傍晚時分,他的船在楚城下停下來了,詩人踟躕不前,遲疑著詢問前來的船只。
這首詩詞展示了旅途中的情景和詩人的內心感受。詩人與杜挺之一同出行,但由于某種原因,他們的船次不同,這給詩人帶來了一些思考和遺憾。順風吹動帆船,象征著詩人在旅途中的順利與進展,而超過飛鳥則表達了詩人對杜挺之的超越和超越過去的渴望。
詩中的烏鴉是一個有趣的意象。它停在船桅上,成為詩人的伴侶,使詩人暫時停留在那里。烏鴉在中國文化中常常被視為祥瑞的象征,可能在這里表示詩人對未來的希望和好運。
整首詩詞情感溫婉,描繪了旅途中的風景和詩人的內心體驗,表達了對友誼和未來的思索和期望。
“舟發偶後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 zhì shān yáng huái dù tǐng zhī
先至山陽懷杜挺之
yǔ jūn tóng chuān tú, zhōu fā ǒu hòu xiān.
與君同川途,舟發偶後先。
shùn fēng chuī wǒ fān, yǐ guò fēi niǎo qián.
順風吹我帆,已過飛鳥前。
jì shēng tuō fēi niǎo, wēi yì huò kě chuán.
寄聲托飛鳥,微意或可傳。
dìng féng qiáng shàng wū, zàn xiàng bǐ liú lián.
定逢檣上烏,暫向彼留連。
bó mù chǔ chéng xià, chí chú wèn lái chuán.
薄暮楚城下,踟躕問來船。
“舟發偶後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上聲十六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