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宿古城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投宿古城隅”全詩
是時正窮臘,雁落溪陰暮。
投宿古城隅,雪迷松下路。
衣楮足蘭荃,相過寧厭屢。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依韻和僧說上人見訪》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依韻和僧說上人見訪》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客從東國來,山云猶在屨。
是時正窮臘,雁落溪陰暮。
投宿古城隅,雪迷松下路。
衣楮足蘭荃,相過寧厭屢。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客人從東方到達某地,他來自遠方的山區,山間的云彩仍然籠罩在他腳下。此時正值寒冷的年末,天色已暗,雁群在溪流旁落下。他投宿在古老城市的角落,雪花迷失了通往松樹下的小路。他的衣袍和鞋履上沾滿了蘭草的香氣,互相拜訪時也并不嫌棄頻繁。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位旅行者的情景。作者通過描繪客人所經歷的自然景觀和旅途中的困境,展示了冬天的寒冷和孤獨。詩中的古城、雪花和松樹等元素,營造出一種寂靜而凄美的氛圍。
詩中的"山云猶在屨"一句,通過把山云比作屨(鞋)來表達旅行者仍然身處于山區的意境。"雁落溪陰暮"一句,則將落日時分的溪流和雁群巧妙地結合起來,增加了詩的意境和氛圍。
在旅途中,客人投宿在古城的角落,雪花迷失了小路,展現了他迷茫和孤獨的狀態。衣楮足蘭荃,形容旅途中客人的衣袍和鞋履上沾滿了蘭草的香氣,顯示了他對于自然之美的感受。
整首詩通過描繪旅行者的經歷和感受,表達了旅途中的孤獨、苦寒和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同時,詩中展現了旅行者對于友情和交往的渴望,"相過寧厭屢"一句表達了客人愿意頻繁互相拜訪的心情,顯示了他對于人際關系的重視。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旅行者在寒冷冬天的旅途中所經歷的景色和感受,同時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人際關系的珍視。
“投宿古城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yùn hé sēng shuō shàng rén jiàn fǎng
依韻和僧說上人見訪
kè cóng dōng guó lái, shān yún yóu zài jù.
客從東國來,山云猶在屨。
shì shí zhèng qióng là, yàn luò xī yīn mù.
是時正窮臘,雁落溪陰暮。
tóu sù gǔ chéng yú, xuě mí sōng xià lù.
投宿古城隅,雪迷松下路。
yī chǔ zú lán quán, xiāng guò níng yàn lǚ.
衣楮足蘭荃,相過寧厭屢。
“投宿古城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