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陽復已如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地中陽復已如期”全詩
穿林斗覺縈風急,入袖初驚學舞遲。
樓上溫貂方貰酒,竹間寒雀未辭枝。
平明君向螭頭立,玉座爐煙細細時。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依韻和王景彝對雪》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依韻和王景彝對雪》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空中的雪花像雹子一樣密集,地面上的陽光也按時復蘇。
穿過林間,感受到風的迅猛,將雪收入袖中,仿佛在學習舞蹈的步伐。
樓上暖意融融,溫暖的貂裘中盛滿了美酒,竹叢中的寒雀仍未離開樹枝。
早晨,君王站在龍頭上,玉座上的爐煙緩緩升起。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雪后的景象和氛圍。詩人描述了天空中密集的雪花和地面上復蘇的陽光。他感受到了穿過林間的狂風,并將雪花收入袖中,仿佛在模仿舞蹈的動作。詩中還描寫了樓上的溫暖氛圍,暖意融融的貴族身穿貂裘,享用著美酒。與此同時,竹叢中的寒雀仍然堅守在樹枝上。詩人最后提到了君王站在龍頭上,玉座上的爐煙緩緩升起,平靜而莊重。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雪后景象的描繪,展現了冬日的寒冷和生活中的溫暖。詩人通過對天雪的描繪,表現出雪花密集的情景,同時也揭示了陽光的復蘇,給人以一種希望和生機的感覺。詩人巧妙地運用了對風的描寫,讓人感受到風的迅猛和雪花的飛舞,以及將雪收入袖中的意象,使整首詩增添了一份活潑和舞動的氣息。詩中還通過對樓上的溫暖情景的描繪,展現了富貴人家的舒適和享樂,與竹間的寒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后,詩人以君王站在龍頭上的形象作為結束,表達了一種平靜與莊重的氛圍。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展示了冬日雪后的景象和人們的生活狀態,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地中陽復已如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yùn hé wáng jǐng yí duì xuě
依韻和王景彝對雪
tiān xuě sǎn chéng xiān bào jí, dì zhōng yáng fù yǐ rú qī.
天雪霰成先暴集,地中陽復已如期。
chuān lín dòu jué yíng fēng jí, rù xiù chū jīng xué wǔ chí.
穿林斗覺縈風急,入袖初驚學舞遲。
lóu shàng wēn diāo fāng shì jiǔ, zhú jiān hán què wèi cí zhī.
樓上溫貂方貰酒,竹間寒雀未辭枝。
píng míng jūn xiàng chī tóu lì, yù zuò lú yān xì xì shí.
平明君向螭頭立,玉座爐煙細細時。
“地中陽復已如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