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目常不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醒目常不眠”全詩
貧食尚不足,欲飲將何緣。
豈能以口腹,屈節事豪權。
閉戶飽於齏,作詩涌如泉。
一日復一夕,醒目常不眠。
窮臘忽可怪,雙壺故人傳。
呼兒欲自酌,瓦盞無完全。
其能饔甘脆,而況侑夭妍。
卻令情懷惡,分與富貴偏。
收拾不復嘗,排置屋角邊。
儻有嘉客至,傾倒相與顛。
何暇問濃薄,但覺窗扉旋。
誰識我為我,賓主各頹然。
始得語且橫,既醉論益堅。
曾不究世務,閑氣爭古先。
畢竟兩未決,辨吻空流涎。
嗟我儒者飲,聒耳無管弦。
雖云暫歡適,終久還愁煎。
自甘不偶死,寧慕金印懸。
愿頻致此物,勿恤瘡檐肩。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永叔贈酒》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窮人的飲食還不夠,想喝將如何。
怎么能用肚子,屈身事豪強。
閉戶溫飽於化,寫詩涌如泉。
一天又一天,醒目常常睡不著。
窮臘忽然奇怪,雙壺故人傳。
呼兒想自己斟酌,瓦盞不完整。
他能吃甜脆,何況侑夭美。
卻令心情壞,分和富貴偏。
收拾不再嘗,排在屋角邊。
如果有好的客人到,倒相和顛。
哪顧濃薄,只是覺得窗扉旋轉。
誰認識我為我,賓主都心甘情愿地。
開始講話而且橫,既醉論更加堅定。
曾不研究社會,熟悉氣爭古代。
畢竟兩猶豫不決,辨別吻空流涎。
唉我讀書人喝,沒有管弦樂刺耳。
雖說暫時歡去,最后還是回到愁苦煎熬。
自甘不偶死,寧仰慕金印著。
愿意頻繁導致這東西,不要擔心傷口檐肩。
* 此部分翻譯來自Baidu,僅供參考
“醒目常不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shū zèng jiǔ
永叔贈酒
dà mén duō qí yùn, yī dòu shì qián qiān.
大門多奇醞,一斗市錢千。
pín shí shàng bù zú, yù yǐn jiāng hé yuán.
貧食尚不足,欲飲將何緣。
qǐ néng yǐ kǒu fù, qū jié shì háo quán.
豈能以口腹,屈節事豪權。
bì hù bǎo yú jī, zuò shī yǒng rú quán.
閉戶飽於齏,作詩涌如泉。
yī rì fù yī xī, xǐng mù cháng bù mián.
一日復一夕,醒目常不眠。
qióng là hū kě guài, shuāng hú gù rén chuán.
窮臘忽可怪,雙壺故人傳。
hū ér yù zì zhuó, wǎ zhǎn wú wán quán.
呼兒欲自酌,瓦盞無完全。
qí néng yōng gān cuì, ér kuàng yòu yāo yán.
其能饔甘脆,而況侑夭妍。
què lìng qíng huái è, fēn yǔ fù guì piān.
卻令情懷惡,分與富貴偏。
shōu shí bù fù cháng, pái zhì wū jiǎo biān.
收拾不復嘗,排置屋角邊。
tǎng yǒu jiā kè zhì, qīng dǎo xiāng yǔ diān.
儻有嘉客至,傾倒相與顛。
hé xiá wèn nóng báo, dàn jué chuāng fēi xuán.
何暇問濃薄,但覺窗扉旋。
shuí shí wǒ wèi wǒ, bīn zhǔ gè tuí rán.
誰識我為我,賓主各頹然。
shǐ dé yǔ qiě héng, jì zuì lùn yì jiān.
始得語且橫,既醉論益堅。
céng bù jiù shì wù, xián qì zhēng gǔ xiān.
曾不究世務,閑氣爭古先。
bì jìng liǎng wèi jué, biàn wěn kōng liú xián.
畢竟兩未決,辨吻空流涎。
jiē wǒ rú zhě yǐn, guā ěr wú guǎn xián.
嗟我儒者飲,聒耳無管弦。
suī yún zàn huān shì, zhōng jiǔ hái chóu jiān.
雖云暫歡適,終久還愁煎。
zì gān bù ǒu sǐ, níng mù jīn yìn xuán.
自甘不偶死,寧慕金印懸。
yuàn pín zhì cǐ wù, wù xù chuāng yán jiān.
愿頻致此物,勿恤瘡檐肩。
“醒目常不眠”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