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潭上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木潭上陰”全詩
潛鱗莫見窺,塵紱聊堪洗。
古木潭上陰,遺祠巖下啟。
應識道傍碑,因風奠醪醴。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臧子文剡縣主簿》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臧子文剡縣主簿》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剡水無淺深,歷歷能見底。
潛鱗莫見窺,塵紱聊堪洗。
古木潭上陰,遺祠巖下啟。
應識道傍碑,因風奠醪醴。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山水之境,通過對剡水、古木、祠堂和碑文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和歷史的感悟。詩中展現了作者對于深淺不一的剡水的觀察和感受,以及對隱藏于深水中的魚鱗的想象。同時,作者也表達了對于塵紱的洗滌和凈化的渴望,以及對于古木和遺跡的敬仰和啟發。最后,作者提到應該認識道路旁的碑文,并因風而奠醪醴,強調了對于歷史文化的尊重和致敬。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自然的語言描繪了山水景色,并通過意象的疊加和對比展現了豐富的情感和意境。作者通過對剡水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一個清澈見底的水域,使人感受到寧靜和安詳。同時,對于潛藏于水中的魚鱗的描繪,增添了一絲神秘感和想象力。在描繪自然景色的同時,作者又將目光轉向了人文遺跡,通過對古木、祠堂和碑文的描寫,傳達了對歷史文化的敬仰和思考。最后,作者通過提到應該認識道路旁的碑文,并因風而奠醪醴的行為,強調了對于歷史文化的珍視和尊重,體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整首詩詞既展示了自然山水的美麗與恬靜,又表達了作者對于歷史文化的熱愛和追求,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古木潭上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āng zi wén shàn xiàn zhǔ bù
臧子文剡縣主簿
shàn shuǐ wú qiǎn shēn, lì lì néng jiàn dǐ.
剡水無淺深,歷歷能見底。
qián lín mò jiàn kuī, chén fú liáo kān xǐ.
潛鱗莫見窺,塵紱聊堪洗。
gǔ mù tán shàng yīn, yí cí yán xià qǐ.
古木潭上陰,遺祠巖下啟。
yīng shí dào bàng bēi, yīn fēng diàn láo lǐ.
應識道傍碑,因風奠醪醴。
“古木潭上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