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聞茅屋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數聞茅屋雞”全詩
明知寒草露,暗濕瘦驄蹄。
半滅竹林火,數聞茅屋雞。
秋天畏殘暑,不為月光迷。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早至穎上縣》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早至穎上縣》
朝代:宋代
作者:梅堯臣
夜發曉未止,獨行淮水西。
明知寒草露,暗濕瘦驄蹄。
半滅竹林火,數聞茅屋雞。
秋天畏殘暑,不為月光迷。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在早晨時分獨自來到穎上縣的情景和所感所想。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在夜晚出發,直到天亮仍未停歇,我獨自一人往淮水的西邊行進。
明知道寒冷的草地上有露水,但暗中我的駿馬的蹄子已經濕了。
竹林里的篝火漸漸熄滅,我聽到茅屋里的雞鳴聲。
秋天來臨,它畏懼殘留的暑氣,不再迷戀月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清新的筆觸描繪了作者清晨獨自旅行的場景。作者明知道寒冷的露水,卻仍然繼續行進,展現了他的堅韌和勇氣。詩中的淮水和竹林等自然景物,給人以寧靜、恬淡的感覺。篝火的熄滅和茅屋里的雞鳴聲,揭示了人間的寂靜和平凡,其中流露出一種淡泊名利的態度。
詩末的秋天畏殘暑,不為月光迷,表明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以及他對追求真實和本真的態度。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感受和情懷。
這首詩詞通過對旅行的描繪,表達了一種追求自然和寧靜的心境,同時透露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情懷。它給人以思考生活和追求內心平靜的啟示。
“數聞茅屋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zhì yǐng shàng xiàn
早至穎上縣
yè fā xiǎo wèi zhǐ, dú xíng huái shuǐ xī.
夜發曉未止,獨行淮水西。
míng zhī hán cǎo lù, àn shī shòu cōng tí.
明知寒草露,暗濕瘦驄蹄。
bàn miè zhú lín huǒ, shù wén máo wū jī.
半滅竹林火,數聞茅屋雞。
qiū tiān wèi cán shǔ, bù wéi yuè guāng mí.
秋天畏殘暑,不為月光迷。
“數聞茅屋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