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是欲勞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是欲勞兵”全詩
雖鄰江上浦,鑿巖山巔井。
豈是欲勞兵,防患在萌穎。
我昔常登臨,徘徊愛晴景。
片雨西北來,風雷變俄頃。
疾行下危磴,屢脫不及整。
沾濡入舟中,幼子喜抱頸。
問我適何之,衣濕不太冷。
昨暮泊其陽,月黑夜正永。
雁從沙際鳴,旅枕自耿耿。
平明夾櫓去,廟樹聳寒嶺。
舉首生白云,飄搖水中影。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重過瓜步山》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重過瓜步山》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這首詩描繪了作者重游瓜步山的情景,表達了對山水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魏武賦忘歸,孤軍處山頂。
雖鄰江上浦,鑿巖山巔井。
豈是欲勞兵,防患在萌穎。
我昔常登臨,徘徊愛晴景。
片雨西北來,風雷變俄頃。
疾行下危磴,屢脫不及整。
沾濡入舟中,幼子喜抱頸。
問我適何之,衣濕不太冷。
昨暮泊其陽,月黑夜正永。
雁從沙際鳴,旅枕自耿耿。
平明夾櫓去,廟樹聳寒嶺。
舉首生白云,飄搖水中影。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山水情懷:詩人通過描繪瓜步山的景色和山上的井,表達了對山水的贊美之情。作者曾常登臨山頂,對晴朗的景色感到喜愛,并且能夠領略到山水之美。
2. 人生思考:詩中透露出一種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通過描述片雨的來臨、風雷的變幻以及行走時的困難,詩人表達出人生道路上困難和掙扎的意象。作者在面對困境時,仍然保持樂觀的態度,即使衣服濕透也不感到過冷,這體現了一種堅韌和樂觀的人生態度。
3. 旅途中的離愁:詩中提到昨夜泊在陽臺,夜晚的黑暗讓詩人感到永恒,聽到雁從沙際鳴叫,自己作為旅人的枕頭也變得焦慮不安。這里描繪了旅途中的離愁別緒,表達了對離別的痛苦和思念的情感。
4. 自然意象:詩中通過描繪白云和水中的倒影,表現了自然界的美麗景觀。白云飄搖,水中倒影,給人以迷離和虛幻的感覺,同時也凸顯了自然界的神奇和變幻無常。
這首詩詞通過對山水景色的描繪,以及對人生和旅途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和人生的熱愛、對困難和離愁的堅韌面對以及對美好與變幻的感慨。整首詩詞展現了作者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敏感,給人以深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
“豈是欲勞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òng guò guā bù shān
重過瓜步山
wèi wǔ fù wàng guī, gū jūn chù shān dǐng.
魏武賦忘歸,孤軍處山頂。
suī lín jiāng shàng pǔ, záo yán shān diān jǐng.
雖鄰江上浦,鑿巖山巔井。
qǐ shì yù láo bīng, fáng huàn zài méng yǐng.
豈是欲勞兵,防患在萌穎。
wǒ xī cháng dēng lín, pái huái ài qíng jǐng.
我昔常登臨,徘徊愛晴景。
piàn yǔ xī běi lái, fēng léi biàn é qǐng.
片雨西北來,風雷變俄頃。
jí xíng xià wēi dèng, lǚ tuō bù jí zhěng.
疾行下危磴,屢脫不及整。
zhān rú rù zhōu zhōng, yòu zǐ xǐ bào jǐng.
沾濡入舟中,幼子喜抱頸。
wèn wǒ shì hé zhī, yī shī bù tài lěng.
問我適何之,衣濕不太冷。
zuó mù pō qí yáng, yuè hēi yè zhèng yǒng.
昨暮泊其陽,月黑夜正永。
yàn cóng shā jì míng, lǚ zhěn zì gěng gěng.
雁從沙際鳴,旅枕自耿耿。
píng míng jiā lǔ qù, miào shù sǒng hán lǐng.
平明夾櫓去,廟樹聳寒嶺。
jǔ shǒu shēng bái yún, piāo yáo shuǐ zhōng yǐng.
舉首生白云,飄搖水中影。
“豈是欲勞兵”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