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使名譽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使名譽溢”全詩
愁極反無言,欲言詞已窒。
荷公知我詩,數數形美述。
茲道日未堙,可與古為匹。
孟盧張賈流,其言不相昵。
或多窮苦語,或特事豪逸。
而於韓公門,取之不一律。
乃欲存此心,欲使名譽溢。
竊比於老郊,深愧言過實。
然於世道中,固且異謗嫉。
交情有若此,始可論膠漆。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別後寄永叔》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別后寄永叔》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前日辭親淚,
又為別友出。
愁極反無言,
欲言詞已窒。
荷公知我詩,
數數形美述。
茲道日未堙,
可與古為匹。
孟盧張賈流,
其言不相昵。
或多窮苦語,
或特事豪逸。
而於韓公門,
取之不一律。
乃欲存此心,
欲使名譽溢。
竊比於老郊,
深愧言過實。
然於世道中,
固且異謗嫉。
交情有若此,
始可論膠漆。
詩意:
《別后寄永叔》描寫了詩人與親人、朋友分別之后的離愁別緒。詩人在前一天與親人分別時流下了眼淚,第二天又要與友人分別。愁苦到了極點,反而無法用言語表達,欲言又感到詞語窒塞。梅堯臣表達了自己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同時表明自己的詩才,希望自己的詩文能夠與古代名家媲美。他提到一些歷史上的文人,如孟盧、張賈等,他們的言辭不一,有的多是關于窮苦和辛酸的話語,有的則描述特殊的豪奢生活。而在韓公(指當時的韓愈)門下,取之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規律。梅堯臣希望保留自己的詩心,使自己的名譽溢于言表。他謙虛地將自己與老子郊天之言相比,深感自己的言辭過于實際,不如老子的高深。然而,在世道之中,人們往往對異己進行誹謗和嫉妒。只有像這樣真摯的交情,才能真正論述膠漆之交。
賞析:
該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離別的憂傷和友情的珍貴。詩人用簡單的詞語描繪了自己與親人、友人的離別場景,透露出內心的悲傷。他并沒有通過冗長的敘述來表達情感,而是以凝練的語言將愁苦的心境表達得淋漓盡致。在描述自己的詩才時,他又顯露出自豪和自信,希望通過自己的詩文來與古代名家相媲美。他引用了孟盧、張賈等歷史上的文人,展示了他們不同的言辭風格,以及在韓愈門下不拘一格的取舍,體現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表達方式。最后,詩人表達了對名譽的追求,同時承認自己在言辭中的不足,又感嘆世道之中的謗嫉之風。最后一句“交情有若此,始可論膠漆”,表達了只有像這樣真摯的友情才能稱之為膠漆之交,意味著真正的交情需要經受時間和考驗。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詩人的離愁別緒以及對友情和詩歌創作的追求。它以自省的態度揭示了人情世故和名利之爭的阻礙,同時表達了對真摯友情的珍視和對詩歌表達力的自信。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內心復雜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折射了宋代文人的處境和思考。
“欲使名譽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é hòu jì yǒng shū
別後寄永叔
qián rì cí qīn lèi, yòu wèi bié yǒu chū.
前日辭親淚,又為別友出。
chóu jí fǎn wú yán, yù yán cí yǐ zhì.
愁極反無言,欲言詞已窒。
hé gōng zhī wǒ shī, shǔ shù xíng měi shù.
荷公知我詩,數數形美述。
zī dào rì wèi yīn, kě yǔ gǔ wèi pǐ.
茲道日未堙,可與古為匹。
mèng lú zhāng jiǎ liú, qí yán bù xiāng nì.
孟盧張賈流,其言不相昵。
huò duō qióng kǔ yǔ, huò tè shì háo yì.
或多窮苦語,或特事豪逸。
ér yú hán gōng mén, qǔ zhī bù yī lǜ.
而於韓公門,取之不一律。
nǎi yù cún cǐ xīn, yù shǐ míng yù yì.
乃欲存此心,欲使名譽溢。
qiè bǐ yú lǎo jiāo, shēn kuì yán guò shí.
竊比於老郊,深愧言過實。
rán yú shì dào zhōng, gù qiě yì bàng jí.
然於世道中,固且異謗嫉。
jiāo qíng yǒu ruò cǐ, shǐ kě lùn jiāo qī.
交情有若此,始可論膠漆。
“欲使名譽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