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象紅蕖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香象紅蕖坐”全詩
上公金印去,王子玉馳來。
心是寒缾水,明無寶鏡埃。
世人何擾擾,時為一言開。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補題東都善惠師禪齋》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補題東都善惠師禪齋》
朝代:宋代
作者:梅堯臣
香象紅蕖坐,花盆白石臺。
上公金印去,王子玉馳來。
心是寒缾水,明無寶鏡埃。
世人何擾擾,時為一言開。
中文譯文:
一頭香象坐在紅蕖上,花盆擺在白石臺上。
高官的金印離去,王子騎著玉馬而來。
心境如同冰冷的缾水,明亮無塵的寶鏡。
世人為何紛亂不安,只需一言即可開啟時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禪齋的景象,并通過對比和隱喻表達了一種思考和啟發的意味。
詩中的禪齋是一個靜謐的場景,有著紅蕖和花盆,以及白石臺。紅蕖象征著美好和純潔,花盆和白石臺則增添了禪齋的雅致和寧靜。
首先,詩中提到了高官的金印離去,王子騎著玉馬而來。這是對世俗權力和尊貴的描繪,暗示著世間的變幻和無常。金印的離去代表著權力的消逝,而王子的到來則象征著新的權力崛起。這種變動讓人感嘆世事無常,權力和地位都是暫時的。
接著,詩中描述了心境如同冰冷的缾水,明亮無塵的寶鏡。這里用冰冷和明亮的形容詞來形容內心的狀態,寓意著作者的心境清凈而冷靜。寶鏡象征著心靈的明澈,沒有塵埃的存在,意味著作者的心境純凈無染。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世人紛亂不安的疑問和思考。他認為世人為何如此紛亂,而只需一言即可開啟新的可能和機遇。這里的一言可以理解為一種啟發或領悟,通過簡潔的表達點明了人們追求內心寧靜與解脫的方向。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禪齋的景象為背景,通過對比描繪了世俗的變幻和內心的寧靜。作者表達了對世俗紛擾的思考,并提出通過領悟和啟發來尋求內心的平靜和解脫。這種表達方式簡潔而深刻,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香象紅蕖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ǔ tí dōng dōu shàn huì shī chán zhāi
補題東都善惠師禪齋
xiāng xiàng hóng qú zuò, huā pén bái shí tái.
香象紅蕖坐,花盆白石臺。
shàng gōng jīn yìn qù, wáng zǐ yù chí lái.
上公金印去,王子玉馳來。
xīn shì hán píng shuǐ, míng wú bǎo jìng āi.
心是寒缾水,明無寶鏡埃。
shì rén hé rǎo rǎo, shí wéi yī yán kāi.
世人何擾擾,時為一言開。
“香象紅蕖坐”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