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匠只憂傷手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代匠只憂傷手甚”全詩
古圣規模猶可法,眾賢馳騁必無蹉。
既除太史來為尹,遂用非才往補訛。
代匠只憂傷手甚,君宜憐我不遑他。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次韻和酬裴寺丞喜子修書》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和酬裴寺丞喜子修書》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唐宋典冊竟駢羅,漢詔重令與削磨。
古圣規模猶可法,眾賢馳騁必無蹉。
既除太史來為尹,遂用非才往補訛。
代匠只憂傷手甚,君宜憐我不遑他。
詩意:
這首詩詞是梅堯臣在唐宋文人典籍的收集整理方面的一些感慨。他談到了唐宋文集的排列雜亂,漢代的詔書頻繁而繁瑣。他認為古代圣人的規模仍可效法,而當代的賢人若能奔馳其中,必定不會有錯漏之處。他還提到了自己被任命為太史的經歷,明明不是才能出眾卻被選來填補缺陷。他感嘆代替匠人工作只擔心手受傷,希望君主能體諒他,不再讓他為他人分心。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文人典籍整理工作的思考和感嘆。他對唐宋時期的典籍收集方式不滿,認為其排列雜亂無章,缺乏規模和準確性。他借漢代的詔書制度來對比,強調其頻繁而繁瑣,暗示了當時整理工作的不易。
詩中還呼應了古代圣人和賢人的概念,認為如果當代的賢人能夠馳騁其中,就能夠避免錯誤和疏漏。這表明了作者對文人典籍整理工作的期望,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更好的方法來整理和保存文化遺產。
在最后兩句中,作者提到了自己被任命為太史的經歷,承認自己并非才能出眾,但仍然被選來填補缺陷。他以代替匠人工作為比喻,暗示自己的辛勞和不被理解的處境。他希望君主能夠體諒他的辛苦,不再讓他為他人分心。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唐宋典籍整理工作的反思,展現了作者對文化保護和整理的關切,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困惑和期望。
“代匠只憂傷手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hé chóu péi sì chéng xǐ zǐ xiū shū
次韻和酬裴寺丞喜子修書
táng sòng diǎn cè jìng pián luó, hàn zhào zhòng lìng yǔ xuē mó.
唐宋典冊竟駢羅,漢詔重令與削磨。
gǔ shèng guī mó yóu kě fǎ, zhòng xián chí chěng bì wú cuō.
古圣規模猶可法,眾賢馳騁必無蹉。
jì chú tài shǐ lái wèi yǐn, suì yòng fēi cái wǎng bǔ é.
既除太史來為尹,遂用非才往補訛。
dài jiàng zhǐ yōu shāng shǒu shén, jūn yí lián wǒ bù huáng tā.
代匠只憂傷手甚,君宜憐我不遑他。
“代匠只憂傷手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